F:\home.gif 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F:\mail.gif E-mail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台灣民主化二十多年以來,憲政改造的重心集中在政府統治的正當性取得,包括國會全面改選、以及總統直選,至於憲政體制,雖然已經由憲法文本的雙首長制調整為傾向總統制,也就是目前的「九七體制」,然而,實際上的運作上並不順暢,特別是總統與行政院長之間的關係。

具體而言,既然閣揆不再獲得國會同意、而總統任命閣員也不需閣揆副署,沒有任何民意基礎,然而,大家還是習慣過去的經驗,認為總統主導國防外交等事務、內政交由閣揆負責,不希望總統管太多的事。問題是,一旦發生重大事故,終究還是把箭頭指向總統府,認為總統不應該「有權無責」、老是躲在閣揆後面,甚至於有人指控目前的憲政體制是「超級大總統制」。

去年的九月政爭,基本上是國民黨內部的茶壺風暴,從憲政的角度來看,就是總統的行政權凌駕國會的立法權。在威權時代,由於黨國體制作祟,立法院在實質上被當作行政院的立法局,只要國民黨中常會定奪,中央政策會就去督軍,委員會及院會的討論只是虛應故事。目前,馬英九政府的威望江河日下,又未能費心與國會議員進行法案溝通,反而怪罪議長未能全力配合,以黨紀及法律伺候。當時浮現的憲改之議,主要是總統可否兼任黨魁、以及不分區立委被開除黨籍後是否失去立委席次。

太陽花學運的引爆點在於總統意欲強行通過服貿協議、試圖規避國會的監督,因此,學生與民團的訴求是先有監督條例、再審服貿協議。在結束立法院的佔領之前,眾人體會到有必要清行政權與立法權之間的關係,進而提出召開「公民憲政會議」的要求。如今,半年作為檢驗的期限已到,相關的憲改主張如火如荼,作為入世的學者,不免有自我鞭策的焦慮。

目前本土陣營的憲改分為修憲、以及制憲兩大途徑:前者考量現有的體制、以及政黨生態,判斷憲改寸步難行,頂多只能朝野合作才能達成局部的修補;後者則認為既然體制內改革有困難,倒不如趁勢發動制憲,讓社會力量逼迫檯面上的政黨配合改弦更張。這裡的爭辯主要集中在程序上的可行性,就實際參與政治操作的第一線人員而言,這樣的關心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我們認為,憲改工程茲事體大,另一個必須審慎從事的是評估必要性、及可欲性。

我們還是回到常用的比喻,如果把憲政體制當作一輛車,當我們要決定修車、還是換新車之前,一定要好好考量面對的挑戰是甚麼:到底是車子的性能(總統制、內閣制、雙首長制)、司機的素質(領導者的威望、才德、威望、學識)、路況不好(民主化的進程、政治文化)、天候不佳(國民黨黨產、中國因素)、還是車主(老百姓的民主素養、國家的方向)。如果這些基本問題不先清,就逕自討論買車系、車種、甚至於配件,那是本末倒置,畢竟,買車不像夜市逛街買衣服。

作為相關的法政學者,我們當然不甘把這些問題找出來就好,還必須去權衡各種因素的相對重要性、以及出現的可能性。在做完初步的病理分析,我們接下來的責任是開藥方,這時候,我們必須捫心自問,到底是要當一名「誠實的仲介」(honest broker)、還是「倡議者」(advocate)?前者就像廚師,可以提供滿漢全席、也可以熱炒一百,就看顧客如何點菜;後者則有一套推動民主的構圖,希望能碰到有遠見、有品味、有眼光的伯樂。

學者可以當千里馬,卻未必都是奴才。

 


*民報2014/09/2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