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F:\home.gif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描述: F:\mail.gif E-mail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對於蔡英文來說,中國是她問鼎九五最後哩路上的一顆大頭石頭,必須至少在戰術上虛與委蛇,這也是民進黨內部在2012年總統大選挫敗後的共識;至於她如何看待中國對台灣生存的意義如何,那是戰略層次的考量。

一般而言,左右選民投票行為的不外候選人、政見、以及政黨認同,在假設國民黨江河日下的情況下,只要她維持相當的局外人形象,沒有必要一對的情況下強調政策立場。儘管如此,還是可以嘗試觀察其基本傾向。

影響政治人物外交立場的因素,不外個人、國內、以及國外等三個層級。首先,不管是個人、還是家庭,看不出蔡英文對於國民黨有好惡,更不用說中國、或是共產黨;同樣地,就理念而言,她似乎也沒有強烈的統獨、或認同偏好。或許是長期參與國際經貿談判,她也不輕易揭露實質的看法;至於所謂的「空心菜」,則是揶揄她沒有立場。

接下來是國內的政治場域,在假設政黨競爭的軸線不動的情況下,也就是政黨認同決定於國家定位、國家認同、或者再加上一點族群認同,蔡英文大體採取陳水扁的「新中間路線」。具體而言,就是政策上向國民黨聚合(converged),講好聽一點是進行肉搏戰,講坦白一點是模糊戰。

這裡的基本假設是在光譜上具有台獨信念的選民,對於國民黨的討厭、甚至於仇視,遠大於對民進黨的失望,因此不至於飛過河投票給藍營的候選人,即使是拒絕投票也是間接幫助敵營。因此,在沒有其他選項的強況下他們最後一定會回頭含淚投票,跑不掉。

不過,由於太陽花學運除了反服貿,還高呼反中的訴求,也就是由經濟的相對剝奪感,追根究底,認為病源在中國的蠶食鯨吞,進而高舉台灣獨立的巨擘。蔡英文似乎判斷這股所謂公民團體的力量不足畏,終將向民進黨靠攏。這一波廢除『台獨黨綱』的動作,似乎反映她的自信;畢竟,即使林義雄與公民組合要揭竿而起,也是年底地方選舉以後的事了。

至於藍營,宋楚瑜與習近平見面之際大談反台獨,頗有跟國民黨搶代理權的味道。至於陣營內的另一個光譜,馬英九的策士陳長文提出「反台獨不能成為信仰」的反省,也就是質疑國民黨死守中華民國現狀是否能保障台灣的長治久安。然而,總統府迄今並未正式回應;看來,只要馬英九堅持他的「不統、不獨、武」新三不政策,楚河漢界涇渭分明,還是可以跟民進黨作有效的區隔。

另外,施明德與蘇起等人近日推動的「大中架構」,大致上與聯合報近年所訴求的「大屋頂中國」異曲同工,更可以往前推自宋楚瑜的「中屋頂」。基本上,這是蘇起仿效德國模式的「一族兩國」想法,衡戰後的相關發展,除了南北韓,包括東西德、南北越、以及南北葉門終究還是合併,所謂的兩國只不過是過渡時期的安排,早晚成為過眼雲煙。

整體來看,當下影響蔡英文出招的只有來自外部的因素。基本上,她認為美國不足,至少目前民主黨的總統歐巴馬。相對上,習近平的權力鞏固尚未穩定,只要中國不要過於焦躁,有沒有必要向對岸交心表態、甚至於爭寵,應該是民進黨必須審慎考量的。

既然是反對黨,原本應該扮演黑臉的角色,只要維持起碼的聯繫管道,正常的交流,適可而止,沒有道理要去跟執政黨搶功勞,彷彿觀光旅遊、餐飲服務業在搶食「大陸客」的大餅一樣。至於相互瞭解,雙方的智庫應該有基本的認識,不至於錯把馮京當馬涼即可,個人關係不能拿來當國家利益的後盾。

其實,綠營學者與中國涉台人士早有相當交往,因此,甚囂塵上的所謂「民共交流」,看來只是假議題,關鍵在於高層相會的條件。回到最基本的問題,民進黨真的要靠中國的加持才能上台?當共產黨成為國、民兩黨競逐的平衡者之際,中國豈不成為宗主國?為了執政,把台灣淪為十九世紀的朝鮮、或是安南,又付出的代價未免太高!

 


*兩岸公評網2014/0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