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國務院兼中共中央台灣辦公室主任張志軍近日抵台,展開所謂的「傾聽之旅」,強調與基層「三中一青」的交流,也就是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低收入民眾、以及青年。他在入境後隨即與陸委會主委王郁琦進行「王張二會」,正式議程談的是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等課題,不過,一般相信兩人是為安排「馬習會」作進一步的理解。另外,由於張志軍刻意選在立法院召開臨時會之際前來,很難不讓人聯想是為了服貿協議過關而前來督軍的。當然,「民共交流」才是更長遠的算計,特別是此刻馬英九政權與百姓離心離德,二○一六年總統大選有可能政權轉移,不能不對民進黨先下點功夫曉以大義。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前年底才接班,卻一反既往,甫上台就積極展開對台工作,外界頗為不解。一般的理解是他面對政權鞏固的嚴峻挑戰,必須在涉外事務有所表現來提高本身的統治正當性、或者至少轉移內鬥的焦點,因此加速對台灣的軟硬兼施。在這節骨眼,民意支持度落到谷底的馬英九剛好也需要中國的奧援,尤其是以和平條約來交換諾貝爾和平獎,加上「化獨漸統」原本就是他的基本信念,兩者相互取暖、一拍即合,才有張志軍以巡按大人出巡自況的這齣戲。 國共兄弟黨一家親、哥倆好一對寶,彼此隔海對唱,大家已經見怪不怪,倒是民進黨近年來對於紅藍打得火熱頗為吃味,因此,讓原本可以是藍綠攜手對抗中國的態勢,也就是朝野分別扮演白臉黑臉,一下子將戰略關係轉為競相拉攏紅潮的浪漫三角。蔡英文在二○一二年選舉挫敗,除了怪國民黨的黨產優勢,又歸咎中國左右台商讓她在最後一哩路痛失五趴的選票,整個黨從此陷入聯共打藍的迷失,彷彿需要先獲得中南海的加持才能取得大位。 在這樣瀰漫失敗主義的氛圍下,台灣對中國的經濟倚賴已經被ECFA牢牢框住,放毒的假好心提供解藥,在南部民進黨的票倉大肆採購,讓綠營的縣市首長也必須虛與委蛇。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國會黨團反服貿協議,地方上對於自由經濟示範區卻欲拒還迎,而新主席蔡英文則一副高深莫測狀,對於「自經條例」只能色厲內荏地說甚麼「求精不求多」,十足患了思覺失調症。既然朝野對於中國的經濟挹注有相當的共識,議場的對峙只是讓支持者看的,這時候,諸多「凍結台獨黨綱」的猴急動作,顯示中國儼然已經是台灣政治的平衡者,左攏右抱,可以享有齊人之福。 政治菁英或許對於台灣的經濟一籌莫展,然而,升斗小民卻很清楚,跟中國的經濟整合只有成就社會上的少數人。根據台灣智庫的最新民調,顯示有七成四的受訪者認為台灣與中國是「國與國的關係」,更有高達八成三對於中國所謂的「兩岸一家親」嗤之以鼻,而且是越年輕者越有高的比例,連泛藍選民七成以上的共識。 總之,不管張志軍的姿態再如何放低,都掩飾不了中國意欲吞掉台灣的政治野心。他說尊重台灣民眾對於社會制度的選擇,聽起來就是老掉牙的「一國兩制」,也就是先騙上床再說。由香港人近日的反彈來看,實驗性的樣版已經破產,表示經濟收買的成效有限,並不是那麼多人願意賣身。嚐到自由民主滋味的台灣人,又怎麼會甘心束手就縛? *《台灣時報》社論,2014/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