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去年的九月馬王政爭到當下學生佔據立法院,癥結在於國民黨政府以行政協議為由、刻意迴避國會的監督,意欲強行通過與中國簽訂的《兩岸服貿協議》。半年來,由於民間強烈感受中國經濟的壓力,特別是服務業憂心中國勞力大軍入境,疾呼立法院逐條審查;然而,執政黨以人數上的優勢強渡關山,逕自將協議送進院會「存查」,預料,將引起大規模的民眾抗爭。 一般而言,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整合不外由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到經濟聯盟,也就是由商品降稅到投資及人員的開放,循序漸進。然而,馬英九政府卻以開放服務業投資為幌子,大開中國勞力進入之門,跟其他國家的作法大異其趣,委實有違常理;再者坐視流通業被蠶食鯨吞,為解放軍木馬屠城鋪路,裡應外合,匪夷所思;另外還開放文教周邊產業給台灣最大的敵人,任憑對方植入思想認同的病毒,更是包藏禍心。 我們知道,服貿協議是台灣先前與中國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框架之下,眾多經貿協議之一。當時,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與尋求連任的馬英九進行辯論,對於ECFA議題語多閃爍,日後表示當選後會「延續前朝政策」,讓對方服下開門揖盜的定心丸,也種下今天讓中國人員可以長驅直入的惡果。然而,民進黨迄今認為輸掉總統大選的最後一里路是因為未能獲得中國背書,眾人競相跟敵國輸誠表態,大家心知肚明。 面對中國所布下的ECFA天羅地網,有志之士推動積極加入美國所倡議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希望能平衡馬英九政府毫不靦腆的傾中行止。然而,議者力陳必須加速通過服貿協議,進而才可以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CP),也就是「東協加6」,最後才能晉級加入TPP。這樣的說法,完全沒有邏輯可言。我們就是為了要掙脫中國的經濟羈糜而思以TPP制衡,豈有為了進入TPP而訴求深化與中國經濟整合的道理? 事實上,不管是ECFA(及服貿)或是ECFA,與美國是否歡迎台灣加入TPP,並沒有線性的關係,甚至於兩者是相互排斥的。首先,TPP是美國總統歐巴馬「重返亞洲」戰略的經濟支柱,相當程度是要跟中國所主導的RECP互別苗頭,我們既然在軍事上與美國結盟,豈有在經濟上企求左右逢源?此外,TPP強調「通盤而高標準」,而美國特別關心投資保障、服務業、智慧財產權、環保、以及勞工權益,另外,農產品、國營事業、以及政府採購也是談判的爭議,我們豈可心有旁騖? 到目前為止,政府官員面對經濟困境,除了主張要靠中國輸血,所提出來的方案就只剩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彷彿這是萬靈丹。坦誠而言,降低成本在短期內或可有助爭取訂單,長期而言,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提高品質,才有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如果以產銷的過程來看,包裝及運銷固然重要,然而,關鍵的還是產品、以及生產的能力,企業家應該有骨氣一點。 總之,服貿協議絕對不是單純的經貿協定,而是馬英九向中國奉表稱臣所簽訂的「澶淵之盟」,自我矮化為中國的藩屬,講白一點,就是被包養、當人家的小三。接下來,如果中國進一步跟國際社會宣示所有會講「官話/華語/國語」的人都是中國人,只要認同自己是「文化中國人」者都可以申請中國護照,凡是擁有台胞證的人都是「政治中國人」,進而要求「公投入中」,兵不血刃。屆時,台灣人的命運就要跟維吾爾人、或是克里米亞韃靼人一樣,只好無奈地自我流放,在自己的故鄉淪為少數族群。 *《台灣時報》2014/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