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ome.gif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F:\mail.gif E-mail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烏克蘭從去年十一月開始進入動亂,政府血腥鎮壓造成近百人喪生,被國會罷黜的總統亞努科維奇倉皇逃往莫斯科尋求庇護。當下,俄羅斯總統普丁要求國會授權派遣六千人部隊進駐烏國南部克里米亞半島,同時沿著兩國邊界展開軍事演習。另外,俄羅斯裔人口居多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決定提前進行公投,決定是否要脫離烏國而跟俄國合併,恐有分崩離析的可能。由於俄國坦克已經出現克里米亞街頭,兵臨城下,頗有當年攻打喬治亞的姿態;屆時,只要俄羅斯以「保障和平」為由大軍壓境,烏克蘭東南半壁恐將失守。

此波烏克蘭的政治騷動,是二○○四年「橙色革命」的延續。當年,原先擔任總理的亞努科維奇接班,被控指控買票、作票,人民以和平的方式展開抗爭,最高法院裁決重新舉辦二輪投票,由反對派出線。可惜,接任總統的尤申科與號稱辮子公主的總理提摩申科同床異夢,政治盟友分分合合,再加上只會以國庫討好選民,對於經濟停滯、及通貨膨脹一籌莫展,終於讓捲土重來的亞努科維奇在二○一○年當上總統。

在去年底,親俄的亞努科維奇拒絕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又被質疑跟俄羅斯有暗盤,引發群眾嚴重抗議;經過三個月的對峙,沒想到政府向手無寸鐵的百姓展開血腥鎮壓。儘管總統在德國的斡旋下同意讓步,包括修憲恢復內閣制、削減總統的權力、及提前大選,不過,終究民眾的怒火還是不可收拾,甚至於國家瀕臨分裂、並遭來外力介入。

在虎視眈眈的巨鄰旁邊,小國如果要維持本身的獨立自主,內部的共識是必要的條件。烏克蘭原先是蘇聯的第二大經濟體,在獨立後的前十年,由社會主義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並不順遂,國民所得降低百分之六十,進入二十一世紀才漸漸穩定,每年有百分之七的成長率。然而,由於俄羅斯以廉價的天然氣讓烏克蘭吞下,虛胖的經濟成長指標讓政客沖昏了頭,彼此忙著相互傾軋而疏於經濟體質調整,面對突如其來的二○○八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當然無力抗拒俄羅斯的威脅利誘。

烏克蘭是在蘇聯解體後於一九九一年獨立,然而,由於過去計畫性經濟結構的制約,一直無法走出蘇聯控制的陰影。儘管主政者有「脫俄入歐」的打算,希望成為歐盟東擴的最前線,不過,由於歷史的發展,國民的看法南轅北轍:東部居民多操俄羅斯語,傾向於「大斯拉夫主義」,當然支持跟俄羅斯維持親密關係;西部則擁抱「歐洲認同」,對於俄國戒慎小心,尤其是擔心經濟倚賴會成為政治附庸。也就是說,國家認同決定國家政策,包括經濟政策。

面對文攻武嚇及經濟威脅,最後一道防線是國家領導者以及國民的國家認同。就烏克蘭的族群組成而言,俄羅斯裔的人口只了百分之十七,不過,有將近百分之二十七的國民自認為同時是烏克蘭人及俄羅斯人,由此可見,血緣並非決定國家認同的關鍵。從語言層面來看,由於俄羅斯語是蘇聯統治時期的實質官方語言,難怪迄今仍有高達三成的百姓以俄羅斯語為母語,類似於我們的國語人;再細看之下,竟然有三分之一的烏克蘭裔偏好俄羅斯語,特別是在都會區,所以,這也不是單純的地域問題。

 


*台灣時報》社論,2014/03/0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