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番九月政爭,馬英九總統藉最高檢察長之手,以司法關說為由對立法院長王金平發動奇襲,除了進行違法監聽,讓所有政治人物人人自危,還赤裸裸地利用司法權打壓立法權,連閣揆江宜樺都介入鬥爭。由於手段過於拙劣,破壞三權分立的憲政基本原則,將得來不易民主體制陷於崩解的險境,國人相當不諒解,最明顯的指標就是馬英九的最新支持度已經低於百分之十。 目前看來,國會議長的爭奪戰已經進入法律程序,恐怕將會有一段時間的膠著戰,說不定到下回大選之前都不會有結果。然而,針對總統統違憲亂紀的作為,已經至少有三種反制的行動出現。首先,立法委員已經展開大法官會議的釋憲連署;接著,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也號召立委彈劾總統;同時,民間也有多股力量在醞釀罷免馬英九,中秋過後,將會有一連串的抗議活動。 儘管上述法律、政治、以及社會場域的努力是必要的,然而,畢竟此回廝殺的目標是針對台灣未來影響深遠的服貿協議,因此,切莫忘了在即將開議的立法院,還有細膩的法案審查工作,包括聽證會的準備、以及各產業的衝擊評估。我們知道,政府部門有充沛的資源可驅策學界當後盾,在野必須提出足以說服選民的數據;另外,為了長治久安,我們不能繼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有必要強化國會的制衡力量,包括監督機制、以及立法專業。 經過這一波高手過招,不管馬英九能不能完成實質清黨,接下來的戰場應該是在明年底的七合一選舉。眼前看來,民進黨不可能吸納、或是禮遇國民黨本土派,譬如讓出高雄市長給王金平來選,而地方選舉又不利新黨出現,也就是沒有政黨比例席次可以搶灘,因此,這些人只能按兵不動、或是暗助綠營,為下回的總統大選的合縱連橫、或是自立門戶鋪路。 就目前的政黨板塊來看,兩大黨的競逐主要反映在國家統獨定位、再加上大家不願意道破的族群分歧,兩者相互強化絞結,藍綠並未針對因為經貿全球化、或是自由化所帶來的財富雙峰化,有明顯的對決。在上回的立委選舉,台聯黨主打反ECFA稍有斬獲,此回再攻反服貿協議,企圖心看來旺盛;不過,民進黨似乎也不敢輕易放棄,雙方勢必互別苗頭。 如果王金平真的被掃地出門、又沒有更上一層樓的雄心大志,組黨的誘因就大為降低;這時候,如果不想浪費支持者的立委政黨票,靠行的成本會比較低。一般而言,結盟的對象不會是實力相差太大者,才有平起平坐的機會,很難想像他願意屈居為民進黨的派系頭頭。當然,如果以系出同門、以及與前總統李登輝的淵源來看,支持王金平的地方派系應該是與台聯合流的機會比較大。另外,要是綠營有人因為總統提名不成憤而出走,也有一些結盟的可能,只不過,彼此的共同點要如何說服支持者,還有待想像。 另外,蓄勢待發的是一股打著公民團體的社會力量。這些人嘗試以新興的動員方式表達對政府的不滿,而現有的政黨也不敢輕言代理,彼此保持相當程度的距離、甚至於有些張力。不過,在體制外突顯議題的重要性之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著手利益匯整、以及思考如何在議堂一展身手,不管是與政黨結盟、間接施壓,或是逕自成立政團、直接參政。激情過後,終究要尋求本身在政治空間的定位。 *《台灣時報》2013/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