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團結聯盟成立以來,由於未能直接投入總統大選,迄今無法受益於母雞帶小雞的裙效應,再加上立委選制的調整、以及國會減半,發展空間被嚴重壓縮。不過,幸好立委的政黨比例席次尚三成,因而還是有匯集全國支持者的機會結構,讓本土選民得以託孤寄命。儘管如此,由於兩大黨競爭激烈,政黨體系儼然是兩極對立的態勢,台聯若要突圍而出,必須步步為營。

就傳統的認同政治軸線而言,不論是國家定位、還是族群認同,兩大之下難為小,新興小黨必須在夾攻之下尋求生存之道,摸索如何建立穩固的政黨認同。一開頭,台聯遊走民進黨兩翼,一方面有國民黨本土派的奧援,另一方面又獲得獨派的青睞,初試啼聲就獲得國會十三席,因此引起民進黨的戒心。隨後,由於立委提名協調未果,台聯以市長選舉玉石俱焚,終於遭致圍剿。

台聯嘗試以中間偏左的訴求來殺出重圍,可惜,或許因為選前的政見鋪陳時間過短,一時無法沈深入民心,再加上忽略台獨支持者,以致於進退失據。痛定思痛,台聯全力主打反ECFA,重新擦亮本土政黨的招牌,同時又高舉捍衛傳統產業的巨擘,兼顧認同與分配兩個軸線,加上前總統李登輝的在選前最後一夜全力加持,終於催出三席不分區。

當前,連任的馬英九政府欲振乏力,而在野的民進黨則因為兩個太陽而逡巡不前,台聯應該適時發揮救援的功能,並且探索進一步擴張的可能,提前為下一屆立委作準備,甚至於思考是否有可能在七合一地方選舉有上壘的可能。民進黨大體維持從2000年來的基本戰略,也就是走「新中間路線」、刻意淡化意識型態。由上回的大選來看,蔡英文以曖昧的族群/國家認同來取代統獨,希望能吸納中間選民;目前,蘇貞昌主席對於獨派廣結善緣,而黨內的「一邊一國連線」即使割席而去,應該也能扮演戍守的角色。那麼,台聯可以如何自我定位?

首先,我們認為台聯還是要固守認同的戰場,以更細膩的論述來穩固本土選民,也就是以堅固耐用的大同電鍋來對抗五顏八色的電子鍋,再以這個根據地作為薩長土肥、或是普魯士,伺機從X軸逆時鐘延伸到Y軸,在九十度的扇形尋找與在光譜上相近友黨區隔的可能。我們知道,由於民進黨為了打總統大選,許多議題會選擇避談、淡化、或是模稜兩可,台聯沒有後顧之憂,自然有吸納疏離選民的契機。

就認同面而言,針對中國的吞噬策略已經由文攻武嚇、經濟整合、轉化到文化統合,台聯應該更加有系統地堅守教育、文化、以及媒體戰場。不過,我們也必須指出,必須取得本土化與多元文化的平衡,不要掠鱉走龜,讓有心人分化為「福人沙文主義」,因此,不管是原住民族的自治區、客家人的還我母語、外省族群的認同尊重、以及外籍配偶的反歧視,一定要展現弱勢權利保障的用心。

面對人口老化、以及財富分配兩極化的挑戰,不管是醫療保險、還是退休年金,老百姓所能掌握的政策圖像還是相當模糊。坦承而言,當前社會菁英的思維還是被新自由主義所籠罩,也就是假自由經濟之名,以國家機器幫助財團掠奪財富;在兵荒馬亂之際,台聯或可放膽著手長遠的規劃,配合短小精悍的黨團,塑造敢作敢為的政黨形象。

 


*台灣時報2013/05/2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