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C:\Users\USER\Desktop\home.gif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媒體訪談

描述: C:\Users\USER\Desktop\mail.gif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紅藍綠有交鋒︰要理性看待兩岸關係*

 

中評社台北1212日電(記者 李文輝)

 

        “台北會談-強化認同互信 深化和平發展”10日下午議程第一組總結,提到“大陸民主化”,大陸學者希望海內外學者站在大陸穩定發展立場,提出更有建設性意見;台灣學者也建議要思考,屆時是要統一、還是真的要一個國家?此外,兩岸也應儘早簽訂文化協議。

        該項會談是由兩岸統合學會、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兩岸暨區域統合研究中心、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共同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21世紀基金會、台灣政治學會、台灣民主基金會、中國評論通訊社共同協辦,一連兩天在台北福華飯店舉行,今天下午以“兩岸認同互信與兩岸關係的發展”分兩組討論,第一組座談由前陸委會副主委鄭安國主持。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胡凌煒表示,施正鋒提到,台灣最大挑戰來自中國,大陸也有類似看法,兩岸關係最緊張的時候,有學者提出:“哪怕犧牲改革開放20年成果,也要解決台灣問題!”但是,現在兩岸關係的發展,應該說,是主流看法,兩岸關係是兩岸社會發展過程中,很重要的因素,做好兩岸關係,不是兩岸發展的全部,還有更多民生問題,但是兩岸關係處不好,恐怕對兩岸社會,都會有很大影響。其次是要理性看待兩岸關係。

        胡凌煒提到大陸民主化問題,坦率理解,現在大陸公務員隊伍,是萬中選一,執政者都是經過改革開放成長起來,壓力都很大,他們起來後,一些問題,他們不是沒有看到社會制度的改革,執政黨必須承擔的責任是如何確保大陸平穩發展的同時,推動改革,這是要承擔責任的。從台灣轉型經驗看,一定出現混亂,台灣畢竟小,混亂是可控制,但是中國這麼大,要改革開放,不是說不需要,而是怎麼樣負責任去思考、確保穩定發展的同時,推動大陸社會改革,他更希望學者專家站在大陸的立場上,提出更有建設性的意見。

        東華大學原住發展暨社會學系教授施正鋒指出,孫中山或中國領導者想建構的中華民族,是政治上的民族,不是種族的,“台灣民族”的想像不只是巴西,好一點像是瑞士、加拿大,台灣平埔族沒有被消滅,只是被漢人強迫改名、留辮子、綁小腳,把自己認同掩蓋下去,這種痛苦過程幾百年屈辱可能很難了解。

        施正鋒分析,為什麼台灣年輕人認同不一樣?不是李登輝、陳水扁,現在文攻武嚇、外交孤立都沒有了,不過有兩個感受,一是球賽國旗部分,逼迫民進黨支持者也要揮舞一下青天白日旗,讓人很不爽;二是“國際網購”,奇怪,因為ISO標籤“Taiwan”後面老是要加 “,China”結果出貨都要繞到中國一圈又回來,一星期要到變兩星期,“有國家又怎樣?我們沒有國家,你不給我們,不爽而已。”

        施正鋒說,這就是“孤兒意識”,爸爸媽媽把我賣掉怎麼辦?如果有一天統一,中美打仗戰敗,又把台灣割成美國第51州,天天在擔心,那讓中國包養好嗎?一省養一縣,光做大陸客,50年吃不完。至於台獨的另一挑戰,是中國真的民主化怎麼辦?是統一、還是真正想要一個國家?他擔心的是,萬一有天中國真的幫台灣加入聯合國,變成兄弟之,切斷美日關係,成為朝拜中國的小弟。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仁偉表示,誰想脫離亞洲市場都很難生存,包括日本在內,大陸給台灣的好處永遠做不完,他沒看到大陸有紅色資本家,倒是看到很多綠色資本家,在大陸發展,沒有任何障礙,發大財後,回來支持綠色媒體,也沒阻擋他,不要怪大陸買台灣媒體,倒是大陸透過綠色資本家,在買台灣媒體。民進黨也得大陸市場的巨大好處,今天互信講得少,認同決定互信,不是互信決定認同,還得多講點認同。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暨歐盟與兩岸統合研究中心執行長吳東野強調,德國認同問題,在上世紀70年代後期,西德認知到非常嚴重,他們想一個辦法,就是跟東德簽署文化協定,包含教育、科技、體育、青少年交流,發揮了非常大的功能, 吳東野說,兩岸關係,早就沒冷戰、軍事對抗,他不了解,為什麼兩岸不簽訂文化協定,他去年擔任一個NGO理事長,叫“台灣全人青少年發展交流協會”,做了好幾期兩岸高中生交流,兩個禮拜相處就像一家人,兩岸改善之道,大陸也要努力,台灣要擴大文化協定,彼此交流,兩岸要有共同歷史,才能認同,至於施正鋒講的,他認為是“天方夜譚”。

 


* 中國評論新聞網2012/12/1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