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應新黨主席郁慕明在黨慶上的呼籲,馬英九總統近日再度宣示,希望與在野黨領袖會談的立場不變。其實,這已經不是馬總統第一次表示願意召開朝野會談,只不過,每一次都是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來。這一次,在同是藍營的同志敦促下,馬英九不得不又表達態度,卻依然停留在試風球的階段,姿態之高,很難想像這民調已經被打到趴在地上的總統。 一般而言,執政黨邀集在野黨召開國是會議,不外國家遭遇內憂外患,為了凝聚全國上下的意志力、一致對外,當然期待朝野政黨能拋開選舉恩怨,同時也希望能取得各政黨支持者的諒解,大家能暫時捐棄政治上的成見,攜手共赴國難。在李登輝總統執政時期,由於爆發「三月學運」,先是召開「國是會議」,終於廢除國年國會,為台灣的民主化訂下基礎;隨後,又說服各黨派參加「國家發展會議」,為九七修憲建立正當性。 在民進黨政黨執政時期,也曾經成立「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經發會),表面上是想要廣納人民想法、蒐集體制外的意見,希望能化解朝野歧見、打開經濟困局,作為政府重要政策的指導,其實是為了推動「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而找在野黨的背書。接著,又召開「台灣經濟永續成長會議」(經續會),盤算透過業界來推動對中國經貿的開放。兩務會議皆於政府強力主導,因此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 馬英九政府上台後,由於藍綠對抗日益嚴重,特別是國會的衝突,因此,社會上一直有國是會議的呼聲,期待總統能透過體制外的溝通平台,一方面能化解朝野的對立,象徵國家的合諧,另一方面,又能針對重大的人事、或是政策,能夠在議場表決之前尋求共識,讓立法院的運作順暢,特別是老百姓所關心的民生議題。然而,卻始終因為時間、主題、以及場所等枝微末節而敲不定。我們只看到馬英九扭捏作態,要當時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入府會談,而對方則要求總統出席民間國是會議,「雙英會」終於在大選之前破局,淪為統大選的辯論。 馬英九在年初勝選後,宣示將履行每半年邀集在野黨領袖會談的承諾;在就職演說,他再度表示期待儘快與在野領袖對話,甚至於致電新上任的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希望朝野政黨領袖會面。近日,總統府抱怨,多次邀約並未獲得回應,把所有的帳都算在對方身上。事實上,如果執政黨有誠意,應該積極進行前置作業,譬如說,至少要派總統府秘書長層級的人私下三顧茅廬,切忌在事成之前就頻頻放話,否則擺明的就是故意要造成破局、然後再把所有的罪過丟給對方。 就現在的政治情勢來看,是馬英九總統有求於在野黨。即然大選已經結束,朝野應該休養生息,沒有必要繼續惡鬥。如果不去計較執政黨就ECFA、政所稅、以及美牛等案所表現出來的蠻橫態度,也不追究針對提名NCC委員、或是公投審議委員顯露的強悍作風,至少也應該紅花插在前頭,先釋出一些善意再說。在立法院外,馬總統應該只是閣揆陳沖、以及文化部長龍應台,不要再介入公視的董事提名。假設要表示立法的善意,或許可以放開具有指標的法案,譬如說,原住民族所望穿秋水的『自治區法』,可否讓一點土地,不要再堅持空殼的試辦。 *
《台灣時報》社論,2012/0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