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ers\home.gif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C:\Users\mail.gif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對於大學教授來說,除了教學、以及研究,與中小學教師最大的不同,就是還有社會服務的責任,也就是把平日所從事的研究,運用到社會參與的層面,特別是幫助政府進行政策的規劃。政府近日因為美牛瘦肉精、以及病雞H5N2問題焦頭爛額,學者有幫助政府護航者,當然,也有選擇站在老百姓立場者,不免讓人要重新思考,到底學者要扮演何種角色。

就傳統「學而優則」的想法,博士學位儼然就是狀元一般,難免有入閣的遐想。即使不能出將入相,又不願意參選立法委員,在政府五院裡頭,還有大法官、監察院委員、以及考試委員等部長級官職。不過,如果不能被黨政層峰所青睞,各部會也有不少常態性的委員職務、或是任務型的編組。

基本上,學者能貢獻的是在政策制定的過程提供專業意見,甚至於就是接受行政部門委託擬定立法的草案,特別是高度專業的議題。當然,更常見的是幫忙審查,兩千塊的出席費就可以打發。從部會的角度來看,除了固定的顧問、或是諮詢委員,有更多的決策必須透過專家來背書,萬一出了事,可以把責任往外推卸。

因此,在安全至上的考量下,主事者除了要讓官方代表的人數要實質過半,更要確定聘來的學者是聽話的。也就是說,專業上是否真的頂尖並不重要,只要摸到邊就可以充數,更重的是這些人是否會言聽計從,願意好好當御用學者。在產官學的鐵三角合作之下,只要沒有人戳破,業者的利益、官員的權威、以及學者的專業沆瀣一氣,保證可以瞞天過海。

一般而言,學者不敢直接跟業界有直接的聯繫,因此膽敢充當仲介的不會太多。大多時候,共犯結構的潤滑劑來自政府部門,尤其是以計畫案、或是補助出國來進行酬庸。儘管沒有明顯的對價關係,不過,拿人手軟,在審查會上,上道的人一定會察言觀色,否則,一旦被列入黑名單,不要說下年度拿不到計畫,連進出部會大門的機會都沒有。

對於政府部門來說,不少計畫案其實是被當作學術公關費來看,主要的功能是在豢養聽話的學者。只要好好配合政令,就有源源不斷的資源,學校反而成為副業;相對地,如果堅持要有骨氣,就只有被孤立的分,彷彿自己的專業不被肯定。這種蘿蔔與棍棒的作法雖然粗魯,卻也十分有效,只要有錢,對方就要乖乖地張開雙腳,屢試不爽。

誠然,不是所有學者都有拒絕被收編的條件,尤其是還有房貸等著要繳者。不過,如果不想被公家機關列為拒絕往來戶,還是有兩種途徑。首先是私下向國會議員提出建言,以較好的政策方案來取代;當然,立委為了求得經費上的注,難免與相關部門掛,以致於出賣挺身而出的學者。剩下來的選項就是以匿名的方式訴諸媒體,暗中杯葛;在照妖鏡之下,不要說官員無所遁形,連考量選票的立委也要靠邊站。

如果選擇留在體制內,應該在關鍵時刻發出諤諤之言,一直放炮到被掃地出門為止;要是為了榮華富貴而永遠保持緘默,學者就是與選民為敵的幫兇,應該被社會嚴厲譴責。作為社會大眾所敬重的知識份子,如果委屈不能求全,也就是當體制內的忠言逆耳無效之際,就應該馬上請辭,並對外揭發國王的新衣,別無他途。

 


* 台灣時報》社論,2012/03/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