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最後一場公辦政見發表會上,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提出「大聯合政府」、以及「協商式民主」的主張,表示在選勝後不會「贏者全拿」。雖然沒有明講,不過所謂「未來的閣揆不一定要民進黨籍」、以及「新內閣將納入各黨及社會各界優秀人才」的說法,聽起來讓人有無限的遐想,也就是印證民進黨打算找親民黨組聯合政府的傳聞。難怪,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會略有尷尬地表示,蔡英文是否唸錯稿,因為,他先前就一再主張必須組大聯合政府。 所謂的「聯合政府」,是指在內閣制之下,儘管執政黨是國會裡頭最大的黨,卻未能掌握過半席次,如果執意組少數政府,有可能面對在野黨的合力杯葛而倒台,為了穩定政局,一般的作法是找小黨來合組政府,想辦法讓執政聯盟在國會能有絕對多數。 至於所謂的「大聯合政府」,是指執政黨即使在國會的席次過半,仍然邀請反對黨加入政府。首先,在戰爭期間,朝野政黨為了一致對外,暫時捐棄政治歧見,攜手組成「全民政府」,譬如英國在兩次大戰期間組成的戰爭內閣。另外,戰後的奧地利為了避免重蹈因政黨傾軋而讓法西斯份子趁虛而入的覆轍,即使沒有國會席次的壓力,原本你死我活的左右派政治人物仍然同意合組政府。 當年,施明德在擔任民進黨主席之際,曾經相繼以三黨不過半、族群和解、以及台海危機為由,希冀以大聯合政府的正當性入閣,強力推銷全民內閣。陳水扁總統政府面對朝野大的困境,延攬李登輝政府的國防部長唐飛組閣,號稱全民內閣,其實是「李陳體制」,也可以算是大聯合政府。可惜,唐飛未能獲得國民黨的祝福,無助民進黨政府在國會形成立法的最小獲勝聯盟,最後,只好以核四停建的歧見黯然下台。 經過幾次修憲,總統提名的行政院長已經不需獲得國會同意,總統的內閣名單也不再經過閣揆同意,在憲政體制上完全擺脫內閣制的框架,因此,即使是朝小野大,並沒有組聯合內閣的必要性。其實,戰後以來的美國總統,有一半的時間在國會是少數黨,卻也運作順暢。然而,我國由於藍綠對決嚴重,泛藍故意讓民進黨政府在國會一事無成,因此,李登輝一直希望陳水扁能釋出組閣權,以交換在野黨的立法合作。可惜,陳水扁執意採取「國家安定聯盟」的模式,也就是視議題合作連橫,終究無法取得穩定的立法多數。 其實,民進黨陣營的李應元先前也投書闡釋協商式民主(consociational democracy)的精神,現在,由蔡英文親口宣布,除了合乎其「台灣共識」的訴求,一方面公開向親民黨示好,另一方面則是向中間選民、甚至於泛藍支持者喊話,與其含淚吞血投馬,投宋也是一種務實的選擇,畢竟,宋楚瑜的治理能力是沒有人敢否定的。也就是說,蔡英文的作法,是正面挑戰國民黨要求泛藍選民棄宋保馬、進行分割投票(總統選馬、立委選親民黨)。 我們必須指出,儘管目前的九七憲法體制有總統負責涉外、閣揆主內的慣例,不過,就民主課責的原則來看,雙方在選後合作,除了閣員安排,應該對於國家大政有起碼的共識,否則,同床異夢,不只落人分贓人事的口實,更有可能府院部會之間紛爭不斷,造成國務停滯,並非國家之福。 *
《台灣時報》社論,2012/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