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主國家裡,政客最關心的就是選票,因此,在當選的那一剎那,就必須開始思考要如何才能連任。站在民意代表的立場來看,選區服務是最踏實的選票保障;相對之下,行政首長的要務是如何履行跟選民的承諾,特別是國家領導者,為了不讓選前的政見跳票,當然要戰戰兢兢、劍及履及,尤其是在改選的前夕。
一般而言,總統大選的競選主軸不外分為民生經濟、國家大政、以及國家定位三大類。對於老百姓而言,最關心的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畢竟,這是起碼的生活所必須;如果販夫走卒連溫飽都有困難,恐怕就要造反了。至於國防、外交、內政、財金、或是教育等政策,這是大人應該去處理的事,有理說不清,更不用說國家發展的大方向。
在這樣的政治文化下,政治人物可以分為三種。就政治家來說,在有限的任期內,當然希望在第一任就把整體的框架確立,再根據政策的重要性訂出優先順序,戮力以赴、蠶食鯨吞。如果遇上理想與現實有相當差距的時候,應該反躬自省,探究到底是原先的陳義過高、力有未逮、還是有萬般困難必須排除。
第二種人是媚俗的政客,一切以選票至上,因此,不管是廟會、市場、還是畢業典禮都不能放過,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就是宣傳拉票的絕佳良機;同樣地,所謂的大事、或是小事,端賴的是有多少人受到立即影響,散彈槍打鳥,而非真正的重要性。因此,國家大事能閃就不要去碰,以免喚起升斗小民的記憶。
等而下的是言而無信的政治撈仔,選前一條蟲、選後一條龍,前恭後倨、蛇鼠兩端,反正,選民就像小孩子一樣好騙,既然對方不會記得,自己又何必費心負責。更何況,在藍綠對決的情況下,朝野進行堅壁清野,選民即使選擇拒選抗議,實質上是間接幫助對方,因此,最後還是要乖乖地含淚投票,不要太在意誠信與否。
馬英九政府仗著「不統、不獨、不武」上台以來,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來交換中國的經濟「讓利」,至於其他國家大政,幾乎是乏善可陳。特別是對於升斗小民所畫的「六三三」大餅,也就是經濟成長率達六%、失業率降到三%、以及平均國民所得達到三萬美元,迄今還是沒有半點眉目,更不用說ECFA所帶來的財富分配距離持續擴大。
面對即將來臨的大選,除了對於特定對象的綁樁,當然要略施小惠,想辦法讓大家都有甜頭吃。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元首以「米酒總統」自居,強調米酒降價是解決民眾痛苦。同樣地,國民黨立委作球,以咖啡漲價來質詢行政院長,吳敦義有樣學樣,以「人民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回答,乍聽之下言之成理,彷彿是體恤民瘼的父母官。
只不過,如果總統、閣揆都只關心民生大事,對於其他層級更高的課題則束諸高閣,那麼,假如看不到治理能力的競爭,總統選舉豈不淪為行禮如儀的投票遊戲?譬如香蕉跌價滯銷的問題,從總統府、行政院、到農委會,政府上上下下除了鼓勵國人多吃,對於產銷失衡還是一籌莫展,那麼,除了努力花掉納稅人所繳的預算,要這些人幹甚麼?
坦承而言,如果真的想要傾聽民意,也不應該柿子撿軟的吃。譬如說,如果能打破中油與台塑對於油價的聯合壟斷,大家自然點滴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