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民族學院院長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台灣人對中國還是有相當疑慮*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暨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與中國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後,台灣的老百姓會如何來看中國?就理論上而言,可以有兩種可能,首先,從德國與法國戰後的經驗來看,經濟的整合降低了彼此的敵意,甚至於雙方產生合作的誘因,就沒有戰爭的必要;相對地,也有可能因為彼此的擴大層面接觸,更強化了原本的差異,各自凝聚了內部的集體認同感。

 

如果從軍事競爭、以及經貿關係來看,經過一年,並沒有甚麼變化,倒是一般性的敵友感覺、以及外交競爭,稍有倒退的傾向,這與政府的宣傳稍有落差。如果再細探可能導致緊張的因素,雖然有四分之一的人以為是台灣獨立,不過,比重已顯然下降;相對之下,有更多的人轉而相信真正的根源在於中國的軍事威脅、外交競爭、以及中國不放棄統一,而這些是經貿合作無法掩飾的。

 

當然,還是三成的人不願意回答、或是沒有意見,這表示百姓對於中國還是有相當大的焦慮。如果再考察台灣人民對於中國關係的想像,竟然有高達有五成的人寧願永遠維持現狀,更印證大家對於國家定位的仍有莫名的疑慮。儘管如此,不管何種步調,贊成獨立的人將近三成,整整比主張統一的人多了一倍;如果再加上保持現狀派,顯示高達八成的人排拒與中國的政治結合。

 

深究這些態度的根由,即使有近三成的人選擇保持緘默,對於中國政府的負面印象遠多於正面評價,包括專制集、霸道、獨裁、沒有人權、以及貪腐等等。至於對於中國民眾的觀感,雖然有些許改進,不過整體而言,還是有四成五的台灣人對於中國人不敢恭維,理由不外粗俗、霸道等等,可見人民之間儘管有血濃於水、以及語言相通,在文化上已經有不可逆轉的隔閡。

 

對於中國未來在國際上的躍昇,高達六成五的台灣人認為中國的確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三成的人表達不同程度的疑懼。另外,打算前往中國的人數遽減,或許是觀光旅遊已經達到飽和點,已經沒有多少新鮮感,接下來,就要觀察是否會進入「因為了解彼此而分手」的階段。同樣地,願意到中國工作、或是投資的人,也明顯巨幅減少,或許,步論是經濟交流、還是分工,有可能反而促成台灣人的卻步。

 

最特別的是,對於馬英九政府的表現,赫然由去年的五成選民不滿意翻轉為四成七的人滿意。可惜,我們無法判斷究竟這是問卷的誘導、還是有其他解釋(譬如經濟表現?)。不過,即使是前者,不管是政治、還是經濟層面,顯示老百姓對於執政黨的中國政策有起碼的肯定,這是在野黨的一大警訊。也就是說,在刻意避開中國政策的選戰策略下,民進黨恐怕很難跟國民黨作有效的區隔。


 * 聯合報2011/9/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