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民族學院院長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評析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的十八問*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暨社會作學系教授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日前公佈十年政綱,執政黨相關部會政務官立即爭相在媒體進行反應,包括海基會、以及農委會等等。從選民的角度來看,朝野政黨如果能就國家重大議題進行健康的政策辯論,應該是值得鼓勵的;不過,如果是被迫交心表態,言不及義、或是言不由衷,就未免浪費社會公器。最特別的是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搶在蔡英文宣布中國政策之前提出一連串質疑,令人印象深刻。

大體而言,蔡英文的中國政策分別置於國家安全戰略、以及兩岸經貿兩個部份,不管是戰略、還是戰術的考量,容或有討論的空間。相對之下,賴幸媛的所謂的「十八問」則包山包海,從國家定位、外交政策、兩岸交流、到ECFA,看似洋洋灑灑,實則散彈槍打鳥,顯得雜亂無章;此外,她以下駟對上駟,雖說護主心切,卻又踰越主管業務,不免有越俎代庖之嫌。

首先,賴幸媛挑戰蔡英文是否接受中華民國體制,特別是憲法增修條文下的「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眾所週知,當年由前總統李登輝所主導的修憲工作,是因為在現實上無法廢除中華民國憲法,只好以違章建築的方式來支應民主轉型過程的制度性必要,包括國會全面改選、以及總統直選等等。有朝一日,待台灣的政治發展進入正常化,只要老百姓同意,特別是透過公投的方式,就沒有必要繼續借牌上市,屆時,連裹腳布般的憲法文本都可以改弦更張,更不用說日漸捉襟見肘的增修條文。

對外而言,上述「一國兩區」的說法,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無法接受「兩個中國」,李總統只好提出這種中華民國的主權包含大陸地區、而治權僅及台灣的權宜之計。不過,就主權層面來看,在形式上仍然可以解釋為蘊含以小吃大的絃外之音,就中國的眼光來看,未免是在吃對方的豆腐;而就治權層面來看,這就是「一個國家、兩個政府」的委婉表述,多少殘餘著無奈的漢賊不兩立思維,當然沒有無限上綱的價值。不管是何者,相信對岸都不會接受,我們自然也沒有必要抱殘守缺。

其實,中國與台灣的最大爭議,是因為對方自始否認台灣人獨立自主的意願、蠻橫地主張擁有台灣的主權,尤其是把台灣視為「中國叛離的一省」,讓兩千三百萬人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如果雙方要作有意義的交往,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互不否認對方,記體而言,就是相互承認對方的主權,彼此才可以平起平坐。國民黨一向認為擱置主權就可以著手協商的制度化,也就是以主權的糢糊化來換取對方的善意讓;只不過,為了談判而談判,竟然連自己的底牌都可以讓掉了,豈不是本末倒置,甚至於是姑息養奸,讓對方軟土深掘?

又根據賴幸媛的說法,我們不能稱呼對岸為「中國」,必須稱為「大陸」、或是「中國大陸」。試問,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的正式國號是「大陸」?如果我們刻意避開對方的全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或是簡稱為「中國」,豈不是表達一種不肖一顧的輕蔑態度?這起視為人之道?至於「中國大陸」一詞,其實是「大陸中國」(Mainland China)的西方用詞,相對之下,台灣則是「島嶼中國」(Island China),兩者相互對立,充滿冷戰思維,究竟國民黨政府是沉迷過去、還是有心挑釁?


 * 台灣時報》,2011/8/2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