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 報紙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回顧2008年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初選  *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近日,前副總統呂秀蓮率先表達參加總統選舉的意願,而黨內其他有志問鼎者還在等待良辰吉日。不過,一些民進黨的支持者似乎稍顯焦躁,甚擔心在初選的過程,同志之間的唇槍舌戰是否會破壞黨的團結,甚至於在正式大選中被敵營拿來當題材。

站在死忠換帖者的角度還看,選勝是至高無上的考量,其他的都是次要的,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藍大綠小的基本盤下,光是靠自己人的票是不夠的,還必須仰賴如何吸引沒有特定政黨認同者,而一波而又一波的初選辯論,正可以使選民跨越政黨的藩籬,超越知名度、或人格特質的層次,提高他們對議題的關心。另外,自己人提前揭露,還是有打預防針的效果,免屆時措手不及。

200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正式投入初選的有八人,不過,在一月的幾場初選以後,自知無望者紛紛退出,只剩下領先的愛德華茲、希拉蕊、以及歐巴馬三人繼續走完馬拉松賽的全程,直到四月下旬,最後一場的初選才在賓州完成。歐巴馬在六月初宣佈獲得過半黨代表的支持,希拉蕊四天後認輸,而愛德華茲則在五月中就俯首。相對之下,共和黨的候選人麥肯則在三月初就勝出;事後證明,並未具有優勢。

其實,正式的黨代表大會在八月底才召開,整整四天,大家正式表態。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希拉蕊在初選獲得較多的黨員支持,不過,歐巴馬實際上獲得較多的票選黨代表,而最後輸贏的關鍵則在佔黨代表總數20%的於所謂「超級黨代表」,也就是黨籍公職(國會議員、州長)、以及黨內要員。

在初選之前,希拉蕊的民調以42%遙遙領先,一度飆高到49%,而歐巴馬的支持度只有23%,愛德華茲16%,因此,輿論一致看好希拉蕊,認為初選、以及黨代表大會只不過是在形式上給她黃袍加身。若非有長達四個月的初選、加上20場以上的政策辯論,歐巴馬不可能後來居上。當然,這也與美國兩大黨的政治文化有關,就過去的經驗來看,共和黨的媒體寵兒大致是穩操勝券,而在民主黨,名不見經傳的大衛(譬如卡特、杜卡齊斯、柯林頓)往往有可能打敗巨人。

初選過程高潮迭起,候選人除了各抒國政願景,譬如撤軍伊拉克、房貸利息、或是滅貧計畫,以突顯自己的治國能力,也會質疑對手的政策搖擺、見人說人話、碰到媒體就見風轉舵,就差沒有指控對方是白賊七。大家一開始是相敬如賓,不過,隨著選情緊繃,雙方難免提高分貝,展開辛辣的攻勢,你來我往,甚至於互丟爛泥巴,包括負面的電視廣告。

有時候幾近尖酸刻薄、甚至流於惡意攻訐。譬如說,歐巴馬標榜自己在芝加哥街頭幫助事業的工人之下,前第一夫人則在當大賣場沃爾瑪的律師。希拉蕊也不甘示弱,譏諷對手幫芝加哥貧民窟的房地產老闆打理法律問題。最嚴重的瑕疵是,歐巴馬陣營威脅,如果希拉蕊出線,黑人可能會選擇不去投票。

基本上,民主黨員大致認為就長期而言,初選的時間拉長是好的。在初選之際,歐巴馬質疑希拉蕊在柯林頓八年總統任內,哪有甚麼治國經驗,而希拉蕊則提出斡旋北愛爾蘭和解的經驗佐證。儘管歐巴馬並未邀請希拉蕊搭檔競選,不過,在當選總統後,立即延攬為國務卿,終究還給她一個公道。

 

 

 

* 台灣時報2011/3/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