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 報紙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充滿無力感的馬英九總統 *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大年初五,當民間還在放最後一天年假之際,馬英九總統就忙著召集舉行新春茶話會,頗有要部會首長集體作收心操的味道。由於日前的內閣微幅調整,外人譏為「無感內閣」,馬總統似乎是沒有多大的置喙空間。由於距離總統大選不過一年左右,究竟總統的政見履行多少,馬英九心知肚明,也只能對於眾卿耳提面命一番,畢竟光靠嘴巴與在野黨辯論,雖然能一時滿足支持者,如果沒有具體的政績,選民的感覺最直接,不會老是靠感情在投票。

相較於內閣改組的無力感,政黨部門則進行大風吹,愛將金溥聰轉而全心輔佐連任選戰,地方出身的廖了以由就地看管的總統府秘書長一職,搖身轉任國民黨秘書長,這表示,馬英九安內攘外政策的挫敗。此外,前總統李登輝一再對立法院長王金平心戰喊話,要他棄暗投明,是否會因此帶動本土派立委出走,也讓馬總統相當傷神。

一年多來,透過立委的補選,擅長打競選文宣的金溥聰展開削籓,意欲以斬除派系的掣肘,一方面突顯馬政府的改革決心,另一方面,又可以把黑金的污名完全嫁接給李前總統。對於地方派系人物來說,長期以來要飽受投靠外來政權的指責,現在,賣命之餘,還要遭到新主子頤指氣使,唯一的選擇就是按兵不動、保全實力,讓自許為國王的嫡系人馬去衝鋒陷陣。

五都選舉,國民黨在高雄、以及台南棄甲曳兵而走不說,在台中,胡志強連臨時空降的蘇嘉全都贏得相當勉強,由此可見,國民黨雖然一付瞧不起地方人士的姿態,在第一線根本就缺乏驍勇善戰之士。選後,胡志強市長三顧茅廬,台中縣紅派出身的立委徐中雄終於首肯擔任台中副市長,八旗與綠營之間暫時取得局部和解。只不過,當高思博、以及王昱婷相繼拂袖而去,當然是對黨中央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作法表達強烈不滿,由此可見,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是否能破鏡重圓,還必須等到立委選舉的提名,才能看出端倪。

禍起蕭牆,即使在八旗陣營裡頭,國民黨在2008年所營造的整合氣氛,迄今,幾乎已經消耗殆盡。當時,排除萬難,讓新黨的郝龍斌、以及親民黨籍的周錫瑋分別出戰台北市、以及台北縣,當然是要避免重蹈連戰與宋楚瑜鷸蚌相爭、讓陳水扁得利的覆轍。然而,正黃旗與鑲黃旗畢竟還是有所差別,而臥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國民黨雖然成功說服周錫瑋不再連任,然而,彼此的芥蒂已難消除。當金溥聰正式對宋楚瑜提告之際,就代表國民黨已經不再把親民黨放在心上,即使親民黨籍的學者李允傑出任青輔會主委,恐怕也難化解彼此的心頭大恨。

相較之下,馬英九政府似乎是比較不用擔心對外關係。在外交休兵的大戰略之下,只要不去直接與中國對衝,躲在「九二共識」的免戰牌後面,一方面可以自我陶醉在「一個中國」的迷思,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證中國的經濟挹注源源而來,那麼,在拼經濟的最高指導原則之下,這就是連任的最大保證,其他的議題都是次要的。

考察馬英九外交策士蘇起的思維,大致上是採取國際關係理論的結構性現實主義(structural realism),也就是說,在美國與中國對峙的兩極化國際體系下,台灣如何雙邊討好,尤其是在經濟上加速與中國整合之際,在軍事上仍然與美國維持相當的結盟關係。換句話說,這是一種政經分離的盤算,希冀能在不同的場域兩邊通吃,卻又不會觸怒任何一方。

這樣的外交戰略,基本上是建立在美國與中國相敬如賓的假設:只要中國繼續韜光養晦,表面上尊重美國的世界霸主角色,暫時不要想去取而代之,那麼,彼此就可以相安無事。特別是當前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對於外交事務沒有多大興趣,西線無戰事,台灣在短期間內用不著表態,可以獲的喘息的空間。只不過,當中國下定決心挑戰美國的霸權之際,原本左右逢源的台灣,在盟邦的心目中,到底還有多大的信賴度?

如此的思考,未必是完全沒有破綻的。最大的挑戰是經濟倚賴中國之後,是否在不久的未來,不管是五年、還是十年,水到渠成,當中國要求攤牌之際,台灣的外交走向是否要聽命對方?也就是說,當台灣的經濟不能沒有中國以後,經濟關係變成中國的政治籌碼,即使中國不打算直接併吞,台灣是否就甘心淪為中國的附庸國?

此外,當國民黨的高官、以及太子黨競相委身中國,在經濟利益掛帥的前提下,吃了甜頭,當然是要毫不靦腆地充當中國的代理人。這些人除了側身黨政高層,還要介入中央民代選舉,難免進一步施壓台灣政府的決策。可想而知,當台灣任人予取予求,儼然就是一個不設防的國度,當總統又有甚麼意義?如何約束自己的人馬,向老百姓證明自己的忠貞,這應該是馬英九總統最大的心頭之痛。

再者,即使上述的木馬屠城情景是過慮,我們也必須指出,如何同時追求經濟成長與分配的兩難,仍然是為政者的最大課題。雖然馬總統要求執政團隊在規劃經濟復甦之際,同時也要重視均富,只不過,行政院長吳敦義迄今的表現,大致上是專注於升斗小民的日用開銷,也就是斤斤計較民生必需品的價格管控;相較之下,對於社會財富分配兩極化的走向,也就是所謂M型社會的發展,並沒有明確的重分配政策,而相關的社會安全措施也是左支右絀,這是馬英九連任總統的隱憂。

令人相當好奇的是,在這個誓師大會上,馬英九總統煞有介事地訓示文武百官,未來的公文書禁止使用「中國」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應該稱之為「中國大陸」、或是簡稱為「大陸」,理由是根據憲法架構,「我方不承認對岸政權、但不否認對岸治權」。這是典型的「憲法一中」的說法,表面上是避免「兩個中國」,然而,當「一個中國」就是指中華民國之際,其實,就是否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轉圜的空間。由此可見,馬英九還停留在冷戰的漢賊不兩立思維,沒事還是要以法統來自我安慰一番,務實則是自欺欺人。

弔詭的是,就政黨政治而言,國民黨眼前比較能胸有成竹的,反倒是在選舉場域爭得你死我活的民進黨。在立委補選之時,金溥聰寧與外人不與家奴,彷彿在國會多的是立委席次,不差把幾席讓給民進黨。誠然,這樣子的想法,在民進黨執政之際就顯露出一些蛛絲馬跡了,特別是國會減半,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就是國、民兩黨聯手封殺親民黨以及台聯黨的生存空間,彼此再進行對決,也就是赤裸裸的聯合壟斷、分享國家的資源。

在兩黨實施焦土政策、堅壁清野之際,堅守壁壘是唯一的作法,當然就顧不得仁義道德。如果說陳水扁可以蠶食鯨吞台聯黨,國民黨不只是要懷柔親民黨、以及新黨,對於遙奉李登輝為正朔的本土派,當然是要想盡辦法壓落底。只不過,王金平打死也不就範,也讓政黨重組一直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如果以中國政策來看,國、民兩黨當然是涇渭分明,恰好可以各自鞏固政治地盤。然而,若果以經濟議題來看,檯面上的兩黨其實是沒有多大的差別,也就是認為與中國的經濟整合不可避免。只不過,當大多數的選民不滿意現有的經濟分配趨勢,也就是大家普遍有強烈的相對剝奪感之際,那麼,不管是藍或綠,並非真正的選擇。問題是,國、民兩黨近年來所仗恃的,就是支持者最後還是會含淚投票。

由兩年來的政局來看,儘管選舉過程高潮迭起,終究,回到基本面,日子還是要過,因此,雖然國民黨因為政績不起色而大失民心,選民並未對於民進黨有較高的期待。如果大家不甘心被現有的政黨綁住,願意進行投票的脫鉤,前提是有值得信賴的政治選擇出現。大旱望雲霓,這應該是有獨立思考者的苦悶。

      

 

 

 

* 玉山周報》2011/2/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