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
|
||||||||
近日,電視叩應節目一再提及美國給外國學生的獎學金,然而,未必就是全貌。筆者在1980年代留學美國,分別在兩家州立大學獲得政治學碩士、以及博士,內人相仿,只不過,學門是農業經濟,因此,或可提供一手的經驗之談。 就研究生而言,美國大學的獎學金分為fellowship以及scholarship兩大類。前者不用工作,是用來吸引頂尖學生的第一年獎學金,內人拿過。後者是工作獎學金,根據工作性質,又可以分為助教(TA)、研究助理(RA)、以及行政助理(AA)三種。另外,我們又可以根據每週的工作時數來分,將工作獎學金分為半時(20小時)、以及四分之一時(10小時)兩種。 由於家境並不富裕,受限於申請學校所需的費用,當年申請的學校不多;加上希望夫婦待在同一所學校,目標集中在中西部的州立大學,才能確保同時有農業經濟學、以及政治學的系。我本身半路出家,打算由農經轉換跑道為政治學,雖然不致於妄自菲薄,也不敢奢求獎學金,只要有入學許可就好,必要的話,打工再說。 會決定到愛荷華州立大學碰運氣,主要是因為系裡給我的入學許可信寫著,「先來唸看看,再依據成績來跟美國同學競爭」,讓人有一絲希望。果真,念了一個學期,系上就問我要不要工作獎學金,我高興得差一點哭出來,沒想到,努力真的馬上有回報。 在未來的一年半,我分別擔任不同老師的助教兼助理,學得十八般武藝,譬如放V8的電影、以及寫電腦程式。系主任應該是相當疼我,在暑假還提供三十小時的獎學金。幾年後,在學術會議與指導教授閒聊,他各訴我,除了他自己,當年還有兩名教授投票給我,才恍然大悟,獎學金是這樣分配的。 當年,想必是碩士指導教授替我寫了一封有力的推荐信,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政治系提供三年的研究助理獎學金給我念博士。坦承而言,我在美國,沒有看到過邊上班、邊念書的博士生,因為功課壓力太大了,沒有人有這種能耐;也因此,博士生多少都有獎學金,包括自己帶來的獎學金,譬如國家留學獎學金、或是中山獎學金。 唸了兩年,系裡忽然通知,下學期的獎學金沒有了。這真是晴天霹靂,趕緊跑去問負責研究生的教授;沒辦法,本州的景氣不佳,連累到學校的預算,粥少僧多,只能食言而肥了。隨後,老師在課堂用SOB痛罵系主任,才知道,系內的不同專長之間也有激烈的競爭,外國學生當然是可以犧牲的對象。還好,立即在學校的圖書館找到計時工作,把傳統的卡片轉換為電腦檔。工讀半年,獲得主管欣賞,破例給我行政助理獎學金,算是還我一個公道。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曾經申請內人原本唸碩士的某州立大學博士班,卻不得其門而入。親自登門拜訪主事者,他們的答案很清楚,就是預算被刪、研究生經費有限,只好對於外國學生割愛。事後,碰到碩士指導教授在該校的好友,她慶幸我沒有前去,因為貧賤夫妻百事哀,該系因為經濟拮据而相互傾軋,學術一直好不起來。 回想,若非當年有美國人的獎學金,喜歡念書的我,未必能順利取得博士學位。聽說,美國的研究所後來不太提供獎學金給台灣來的留學生,因為,台灣的經濟已經起飛,沒有必要再錦上添花,因此,由中國學生取而代之。我觀察到的是,當國家有錢,行有餘力,應該是可以對外國學生雪中送炭,否則,當然是以本國學生為優先考慮的對象。
* 《台灣時報》2010/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