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民族學院院長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原民會對於平埔族的歧視 *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

 

 

 

       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歷任的原民會主委大致支持平埔族的訴求。然而,在國民黨贏回政權以後,一切都改觀了。大體而言,目前具有原住民族身分者仍有相當疑慮,或許是因為擔心資源的排擠。

        然而,並非光憑具有想像中的平埔血統,就可以證明自己是平埔族。台南縣政府去年地毯式清查日本時代戶口名簿,發現目前縣民具有平埔註記者,只有三百多人,倘若加上其直系血親,也不過5,788人;如果我們再加上平埔族的大本營埔里,令人懷疑是否總數會超過兩萬人。

        原民會的主張不外乎平埔族當年未在機會之窗登記,因此,實際上就是放棄自己的身分,不能出爾反爾;至於平埔族為何沒有登記,主要的理由是沒有意願當「山地同胞」。另外,主事者也說明,由於立法院遲遲未能通過『原住民族認定法』,沒有法源可以認定平埔族,也就無法讓族人登記。前者的說法是「無意」,後者則是「無法」,把自己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在行政措施上,台南縣長指示民政局受理西拉雅族縣民申請補登記為「平地原住民」,在戶政資訊系統的「民族登記別」中的「其他」欄加以註記。沒多久,原民會函台南縣政府,表示該縣登記作業違法,並配合內政部的電腦作業,將上述其他欄刪除。

        台南縣政府主張平埔族當年「不知」要登記,因為省政府當年的行政命令並未送達;而根據日後的人口普查,仍有相當平埔族承認自己的身分,顯示這些族人並不知道有身分登記這回事,非因為瞧不起「山地人」而不願意登記。原民會則認為是他們過去沒有意願,現在當然不能反悔。

        此外,原民會的官員不只一次對外表示,反對平埔族回復原住民族身分的理由,是他們過於漢化,所以喪失資格,這可以稱為「失格」說。比較嚴重的是,是「無意」背後的絃外之音也就是平埔族瞧不起山胞的指控;到底這是普遍的現象、還是某些個人/族群的經驗,應該有更周延的探討,特別是真相、解釋、以及化解之道。

       另外,除了冠冕堂皇的說法,底層的理由包括當年行政單位的便宜行事,把平埔族與「住在平地的高山族」混為一談,這可以稱為「行政無知」。如果是因為過去政府「無知」、或是便宜行事所導致的行政疏失,現在的政府當然應該立即加以補正,並且要採取適度的補償,不能有事不關己的態度。

       另外,是否相互競爭有限資源的分配,恐怕是大多數原住民菁英所關心的。資源有限的說服力不大,畢竟,在「利益衝突」之下,原民會把自身的「公親」身分矮化為「事主」,理當有起碼的迴避,更不用說當作裁決者,否則,原民會只是自我定位為現有原住民身分者的代言人、而非超然而公正的國家機器的一部分。

        最後,不能公開明說的隱秘意圖,是平埔族與高砂族在歷史上的恩怨情仇,迄今未能公開討論、或是對話,只能停留於私下的囁嚅。作為原住民族事務的最高主管單位,原民會有義務出面進行歷史的解構、以及重建,為兩者的歷史和解鋪路,畢竟,有關於原住民族權利的保障,有相當大的成分是建立在歷史的補償,而絕大多數的歷史記載,尤其是土地剝奪、以及文化支配,最大的受害者是首當其衝的平埔族。

 

* 台灣時報2010/10/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