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民族學院院長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所謂媒體的仇恨政治 *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教授兼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

 

 

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不愧是學媒體行銷的,海外一句「綠媒搞仇恨政治」,立即轉口內銷延燒。這樣的議題製造、以及框架設定,當然有其下駟對上駟的選戰考量,不過,卻也是檢討國內媒體生態長期失衡的契機。

在維基百科裡頭,只有「仇恨言論」(hate speech)、以及「仇恨罪」(hate crime),也就是使用語言來藐視、貶抑、或是踐踏他人。這裡的他人,包括族群、國籍、宗教、性別、性傾向、或是其他的特徵,譬如地域性差別(譬如南部人)。仇恨言論是把心理的偏見講出來,至於仇恨罪,則指因為言論、或是行動而造成對方在身心上的傷害,包括排斥、歧視、或是迫害。

原本,在民主社會,媒體的主要功能是透過事實的報導、以及呈現,促成對話、以及溝通。在戒嚴時期,國民黨政府嚴格管制媒體,不外乎不讓老百姓知道真相,來達到愚民的目的。不管是新聞報導、連續劇、綜藝節目、或是卡通影片,這是透過藍色濾光鏡所做的選擇性選樣、或是變造。簡而言之,就是以「正確的」政治偏好來型塑選民的投票行為。如今,放毒技術爐火純青的人出面指控對手,打人喊救命,只能說是多元社會的趣事。

在民主化以後,國民黨除了持續媒體上的制度性支配,更會利用文化上的霸權、以及語言上的優勢,來遂行選民的自我繳械,特別是電視上的扣應節目。民進黨執政以後,綠色陣營的媒體逐漸抬頭,才有分庭抗禮的空間。原先的電視扣應,還會做做表面上的平衡,讓不同立場的人還有發聲的機會;即使出席人數不對等,至少會讓敵營的人來當箭靶。

此時此刻,主流媒體各顯神通,仰賴的是深層政治文化上所膜拜的「敵對示民主」(adversary democracy);因此,媒體反映的不只是表層的政黨政治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族群關係、國家定位、以及統獨立場的競技場。事實上,媒體本身不只是族群差異的指標,更是政治人物用來製造族群差異的關鍵機制。重點在於擴大雙方的分歧、以及強化各自的同質,以市場分割的方式,來達到藍天綠地般的聯合壟斷。

隨著敵我意識擴大,藍綠扣應節目堅壁清野,儼然就是一言堂。大體而言,只要是聽話的、願意按照劇本來演,大概就可以繼續獲得關愛;相對地,如果製作單位覺得不好掌控、容易凸搥,觀眾就無緣見面。在商言商,除了收視率的點數,更重要的是背後金主的臉色。因此,同樣的一批人、同樣的話題、同樣的說法,彷彿壞掉的曲盤;就像眼前的國中隨堂考試,重點在於熟悉度、而非理解力,這樣的政論節目,不太有對話的空間、更說不上教育的功能。

坦承而言,在高度的默契下,立法院的肢體衝突,只不過是電視SNG鏡前的反射性動作,並不能真正顯露朝野政策立場的趨同;事實上,越是沒有實質內容的差別,更是要以包裝來突顯彼此的差別,只要保證在投票日投給自己就好。眾所週知,啤酒屋真正賺的不是菜、而是啤酒,因此,快炒的訣竅無他,除了蔥薑蒜辣,就是要吃重鹹。總之,這些節目還是有其集體心理治療的社會功能,除了要各自鞏固地盤,還要防範新勢力的出現,未必一無是處。

由此來看,高雄縣長楊秋興近日宣布脫黨參選大高雄市長,雖然極有可能吸納的是泛藍、或是無政黨偏好者的選票,不過,隨之排山倒海而來的撻伐,卻是綠色陣營,好像非要「撕吃落腹」不可。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看到的分析,不外乎野心說、收買說,沒證沒據,就是要把他妖魔化為十惡不赦的罪人,如此黨同伐異的做法,令人嘆為觀止。拋開各種陰謀論不說,如果他選擇易幟而起,昨是今非,有可能是投機取巧、也有可能是翻然悔悟,罪不至於死,何不給他機會解釋?

民主政治的論述可以約略分為實質、以及形式兩大部分。就內容而言,議者大可從政策立論加以針砭,說服選民,為何楊秋興不是最佳的選擇;然而,就過程而言,人格的謀殺並非上策。由先前的「雙英會」辯論來看,國、民兩黨對於ECFA的態度並無太大的差別,如今,卻要以反對的姿態與國民黨作五都選戰的對決,正突顯民進黨在政治經濟思考方面的困窘,而楊秋興的錯,在於高喊國王的新衣罷了!難怪民進黨要氣急敗壞。

同樣地,我們看到民進黨進日公佈十年政綱的「族群篇」,大體而言,這大概是近年論述的濃縮。誠然,民進黨執政八年,對於少數族群的諸多承諾未能實現,未免有空畫大餅的嫌疑,不過,如果為了選票,願意再三陳述,也未必要通盤否定。可惜,除了幾篇充滿敵意而不署名的小方塊,我們迄今未看到有義意的回應,甚至於有打為「福佬沙文」者,也是令人相當痛心。如果這些人知道該篇的主事者是客家人,而且有相當外省人的意見輸入,是否願意對自己的惡意詮釋表示愧疚?

總之,真正的民主境界,是在陳述己見之餘,只要競爭者是自己人,還要想辦法傾聽對方的看法;如果連禮貌性的洗耳恭聽都不願意,還要勉強繼續當同胞,又有甚麼意義?還我們一個有禮貌、願意體貼對方的對話空間吧!

 

 

*玉山周報2010/8/2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