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民族學院院長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公投審議委員會 *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教授兼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

 

 

行政院公投審議委員會原本預訂近日召開會議,審查台灣團結聯盟針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FCA)二度提出的公投案;然而,由於在二十一位委員當中,只有五人能夠出席,會議只好臨時取消。有關單位的說法是,這些教授因為暑期出國而請假,請大家不要過度揣測,不過,由於台聯黨先前十二名公審會委員瀆職,明眼人不免聯想,這些學者或許左右為難,乾脆暫時避避風頭再說。

我國政府部門所設置的委員會多如牛毛、五花八門,同樣稱為委員會,除了五院級的委員,有些具有部會性質,譬如農委會;有些是獨立行政機構,譬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也有為了特定任務所做的編組,譬如行政院原住民族基本法推動會;更多的是設在行政部門裡頭的委員會,譬如外交部下面的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最常見的則是林林總總的審查委員會,表面上是要借重這些專家學者的專長來幫忙政府把關,其實擺脫不了要他們扮演御用學者的角色。

對於學者來說,就教學、研究、以及服務等三大要務而言,如果能獲得國家的專業肯定,也是走出校園從事社會服務的重要指標。不過,行政首長在圈選下屬所提供的建議名單之際,除了專業能力,當然會考量配合度如何。有良心一點的,多少會考慮到立場的平衡、或是至少讓反對意見有表達的空間;如果缺乏信心者,為了安全起見,大體會聘任自己的同路人、甚至於視為酬庸,專業如何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其實,我們只要看委員的組成,大致上就可以知道該部門對於案子的立場了。

公投審員會先前針對EFCA兩次投票,雖然媒體對於委員們的立場未多加著墨,不過,還是可以看出這些專家學者在投票之際的態度。兩度投反對的九名委員,大體在政治上屬於泛藍陣營,相對之下,兩度贊成的三人,一名出身台聯黨、二名女性法政學者,多少有氣死閒人的自由派風格。有兩名委員就是不表態,外人莫可奈何;或許,在眾曰可殺的情勢下,不發聲就是委婉的抗議。另一種投票模式是前倨後恭,在第二次投票懸勒馬,得以逃過輿論的譴責。很明顯的,這是公審會委員此番紛紛告假的理由。

坦承而言,公部門為了行政方便,找學者來背書政策,這是可以理解的現象,反正出了事,在最壞的情況下,大家可以分攤責任,行政首長可以把自己的行政責任撇得乾乾淨淨。只不過,從公共政策的角度來看,如果委員只會揣摩上意、不敢表達自己得疑點,一言堂的結果,往往會出現思考不周的盲點;朝野政黨惡鬥事小,要是賠上國家利益,那就伐不來了。

一般而言,類似選舉委員會、或是公投審議會的設置,可以有行政、立法、以及司法三種安排。在成熟的民主國家,大體放在行政部門、特別是內政部裡頭行禮如儀,因為重點在於選民的看法。如果純粹當作政治角力,就由國會來安排,根據政黨的實力作分配。在政治人物彼此高度不信任、無法自制的情況下,如果司法部門願意積極行事,也可以由最高法院來主導;當然,如果大法官心中只有藍綠,那麼這個國家是沒有救 藥了。

在台灣民主化以後,我們看到的作法是找一些聽話的無黨籍者當委員,掩耳盜鈴,這種家天下的作為,當然逃不過老百姓的雪亮眼睛。有良知的委員,何不歸去、突顯制度的荒謬?

 

*台灣時報2010/7/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