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民族學院院長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林義雄義助民進黨 *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教授兼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

 

 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日前點頭,同意出任台北市長參選人蘇貞昌、以及大台中市長參選人蘇嘉全的競選總部主委,他也向媒體透露,將會接受高雄市長參選人陳菊競選團隊的職務。由於林義雄在主席任內,全力輔佐陳水扁選上總統,此番五都選舉氣氛低迷,他願意公開背書,甚至於積極輔選,自然有振奮綠色支持者士氣的意義。

林義雄是美麗島事件受難人,與諸志士共同背著沉重的台灣人十字架,「林宅血案」迄今仍是無頭公案,更是象徵外來統治者殺雞儆猴的手段殘暴。近年來,林義雄對於民進黨有所批評,愛之深責之切之餘,在2006年初宣佈退黨;不過,在去年的三合一選舉,他還是願意為林聰賢掃街站台,張臂高呼「林義雄加油,林聰賢當選」,應該是所有的齟齬已經煙消雲散。

在政治圈裡頭的認知當中,宜蘭是台灣的「民主聖地」,而林義雄儼然就是當前「宜蘭幫」的教父。在黨外時代,台灣人唯一可以在體制內跟國民黨嗆聲的,就是過去的台灣省議會,「五龍一鳳」的領導功不可沒,其中,又以宜蘭出身的郭雨新,最具有全國性領導者的潛力。郭雨新後來被迫流亡美國,林義雄繼承衣缽當選省議員,從此,與台灣的命運分不開了。

宜蘭的地理位置特殊,雖然表面上看來屬於東部,不過,卻與首善之地台北一水之隔;如果說台北市是外來政權自我防衛的最後堡壘、台北縣是各地台灣人北上打拼的中繼落腳地,宜蘭卻有如位於日本九州鹿兒島的薩摩藩,短小精悍,在關鍵時刻卻可以賦予衝鋒陷陣的重責。

大家都以為,後山花東是台灣的最後一塊淨土,好山好水,加上四個族群與外籍新娘,彷彿是遺世獨立的台灣瑞士。殊不知,最早進行族群融合的,就是與世無爭的蘭陽平原,這裡的原住民族,除了靠山的泰雅族,平地則是噶瑪蘭的傳統領域。在漢人吳沙率眾墾殖以後,福佬人、客家人、以及平埔族相互混紗絞股、恩怨成為歷史,終於孕育出獨一無二的宜蘭人個性,既有客家人的硬頸、又有福佬人的豪爽、更有平埔仔的老實,既有討海人不怕風浪的勇氣、也有作田人骨力打拼的精神。

陳水扁取得總統大位之後,除了嫡系的正義連線,民進黨內能為所用的人不多。美麗島人馬散兵游勇、人多口雜,福利國連線瑜亮情結、意興闌珊,新潮流派系虎視眈眈、伺機坐大;唯有跨派系的宜蘭幫,人數少而不具威脅,雖然不知可否扮演協助俾斯麥統一德意志諸邦的普魯士角色,至少有志氣擔當阿扁的「新選組」。

林義雄在1984年假釋出獄,選擇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深造;五年後,帶回一部『台灣共和國基本法草案』,比較像是『中華民國憲法』的人權加強版。多年來,他透過「慈林教育基金會」來培訓社會運動人才,以「千里苦行」倡議反核四公投,給陳水扁政府提供忠言逆耳。

民進黨下野之後,綠營陷入一片低迷的氛圍,林義雄被看好足以披掛上陣競選總統,據說,連前總統李登輝都力拱他在2012年出來清理戰場。當年,紅衫軍盤據凱達格蘭大道之際,所謂的「親綠學者」在重要關頭出面撻伐陳水扁,這些人對林義雄有相當的好感。同樣地,如果民進黨五都選舉順利,選民反對直轄市長辭職參選總統,林義雄應該也可以被新潮流接受。

儘管他有如此的人氣,不過,林義雄的oyabun(親分)人格特質,加上清教徒般的作風,可能將面對嚴峻的考驗。民進黨執政時期,對於憲政體制的建構乏善可陳,唯一的修憲工作就是充滿爭議性的「國會減半」。當時,在立法院所舉行的公聽會上,絕大多數(應該是99%)法政學者力陳反對意見,然而,他獨排眾議、堅持到底,終於有2005年的增修條款、以及民進黨在2008年立委選舉的兵敗如山倒。

在台灣民主化的過程,太多政治人物做了無法實踐的承諾,毫不靦腆、甚至於訕笑支持者,因此,林義雄或許認為,即使是錯的政見,民進黨也必須加以履行,就親像大人在教示囝仔,如果處罰不痛不癢,恐怕只會被當耳邊風。然而,即使細竹籐條伺候是必要的,也不能皮開肉綻;更何況,民進黨有太多食言而肥的作為,尤其是國家定位的立場閃爍,為何他就是光是挑此「擇善固執」?

不可諱言,政策產出(policy output)只要在實質上對某些人有利,難免對某些人就有所損失。民進黨既然有能耐與國民黨聯手修憲,斷絕台聯黨、以及親民黨的政治空間,以達到聯合壟斷的目的,外人沒有置喙的餘地。不過,重要的是在政策制定的過程,是否允許理性討論的空間;如果不能察納雅言、容忍異議,光是有魅力、或是權威,有獨立思考的人一定裹足不前。

我們想到在明治維新過程中的西鄉隆盛,竟然可以與長州的世仇捐棄前嫌,共同把倒德川幕府;日後,又與勝海舟達成共識,兵不血刃進入江戶城,後人稱頌。然而,西南戰爭再如何悲壯、民間再如何同情、天皇再如何惋惜,最後還是只能以悲劇收場,空留Tom Cruise主演電影「最後武士」中的無奈。
 

 

*玉山周報2010/7/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