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民族學院院長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ECFA有理,寶刀不輕易出鞘  *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教授兼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

 

 

台聯黨、民進黨、以及本土社團為了抗議政府執意與中國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拒絕讓公民進行票決,在這個周末發動「反對一中市場、人民公投」大遊行。從人民當家做主的基本原則來看,當執政黨一意孤行、復又封殺老百姓行使覆決的權利,我們雙手贊成大家走上街頭來表達心聲。然而,由於距離年底五都選舉只剩半年左右,我們也擔心,頭運動的邊際效應會不會又回歸於零。

在威權體制國家,由於官逼民反,武力抗爭成為不得已的選擇;在民主社會。弱勢者因為缺乏通暢的體制內管道、無力左右政治菁英的決策,只好採取非傳統的途徑來抗議,包括靜坐、示威、以及遊行,目的是要透過媒體,讓一般的老百姓知道政府的顢頇無能。

在台灣的民主化過程,由於在野勢力缺乏足以跟國民黨政權抗衡的力量,只好透過社會改造議題來突顯執政黨的蠻橫霸道,同時以街頭的衝撞來挑戰外來政權的正當性。如果說國民大會的掀桌行為、以及立法院的肢體衝突是必要之惡,國會外面的集體動員則是無可奈何的選擇,畢竟,每回在野者號召支持者出來嗆聲,都要對於如何妥善運用有限資源的課題。

在過去,民進黨的動員以治政人物為估算人力,也就是以遊覽車的數目來衡量自己的實力,尤其是在選舉之前,南車北送就是最佳的操兵方式。此外,如果是由黨中央主導的大型活動,政治人物只要招兵買馬,糧草車資來可以由上面來買單;碰上新地比較狠的地方人士,說不定還可以以少報多、藉機會發一筆小財。

在民進黨八年執政期間,由於社運團體的領導者逐漸被體制吸納,社會運動漸次凋零,此時,新興的本土社團趁機崛起。初期,由於政府刻意保持距離,社運團體往往不知群眾從何而來;漸漸地,由於政治人物敬謝不敏,反倒是給這些社團有較大的自主性,也讓沒有政黨偏好的選民有想要參與的空間。在2004年舉行的「228手護台灣」,可以說是空前的高潮。

在民進黨黯然下台之後,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群眾造勢活動,民間的元氣才又慢慢恢復。令人好奇的是,不管主事者是誰,自動自發走上街頭的人數越來越多,這當然與國民黨政府的施政無能有絕大的相關。然而,我們也必須指出,除了表達心中的強烈不滿,街頭運動的用意更要號召旁觀者,希望他們能因為產生同理心而加入,此時,唯一能動之以心的,就是說之以理,也就是造反有理。

轉型後的台聯黨主張照顧傳統產業,當然要串聯各路英雄好漢共襄盛舉。原本,民進黨對於反ECFA意興闌珊,然而,由於選舉將至,自然不能在重要關頭缺席。只不過,在缺乏精緻論述、基調不明的情況下,五都的地方民代伺機競爭選票,難免導致政治勢力的競相角逐,進而又模糊運動的焦點、甚至於讓廣大的民眾裹足不前。

在這個節骨眼,表面上看來,這是綠色陣營的大結合,實際上則有蘊釀政治板塊變動的味道。對於大黨而言,這些團體是諸多聯繫選民的橋樑之一,當然是要想辦法納入組織動員的系統。對於想要有一番作為的社運者來說,當然是不甘被視為言聽計從的傀儡,特別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豈可任憑盟友掌控運動的發展,社運團體的角色值得觀察。

 

*台灣時報2010/6/2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