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民族學院院長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台灣發展中程飛彈的意義 *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教授兼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

 

 

根據電子媒體近日的報導,台灣正在發展中程飛彈,這對於士氣低迷的國防部門而言,不啻是適時打下一劑強心劑。其實,在兩個月前,立法委員丁守中於國防委員會進行質詢之際,便指出外傳我國發展射程1,200公里的中程飛彈;當時,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雖然公開否認,不過,短短的一句「國軍國防發展的原則是peace through strength」,道出作為小國的台灣,在軍事發展上「可作不可說」的委屈。

在前總統李登輝執政時期,國民黨黨管會主委劉泰英曾經發出豪語,表示我國的飛彈可以打到上海、以及香港,讓中國的股市頓時崩盤;同樣地,在民進黨執政之際,行政院長游錫堃脫口說出「飛彈打上海」,國內外譁然。我們可以判斷,在當時,台灣軍方所屬的中山科學研究院的中程飛彈技術,應該達到相當的進度。如今,泛藍立委一再放出我國研發中程飛彈的消息,雖然動機不明,不過,至少可以讓人揣測到,軍方可能正在著手試射、或是進入緊鑼密鼓的階段。

坦承而言,根據美國國防部的標準,中程飛彈的射程是在1,0003,500公里之間,因此,傳聞中的飛彈,只能算是中程飛彈的起步,比射程在1,000公里之內的短程飛彈,稍微進階而已。不過,就整體國防戰略而言,中程飛彈具有主動攻擊的能力,而非只有純粹的戰場用途。換句話說,短程飛彈的用途在於短兵相接,沒有多大戰略價值;相對地,中程飛彈的輻射性射程夠遠,在躲過對方的第一波攻擊之後,可以當作報復性的武器,因此,對潛在的侵略者有嚇阻的作用。

我們知道,中國近年來不再公開文攻武嚇,改採製造台灣經濟倚賴中國的手段,蠶食鯨吞、渾然不覺。儘管如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飛彈部署不斷增加,毫不掩飾軟硬兼施的兩手策略。具體而言,如果台灣能束手投降就好,否則,終究還是要以武力吞噬台灣。

弔詭的是,雖然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一向勢不兩立,不過,近年來,在高唱入雲的和解呼聲中,對於國防軍備的必要性,似乎有浪漫而天真的想法,對於軍購採取消極抵制的態度。馬英九政府上台以來,首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就是長期阻撓對美軍購的大將,難怪國際友人不禁要納悶,到底台灣是否為了要討好中國,連起碼的防衛性國防都可以不要了。

我們必須指出,台灣發展中程飛彈,並不是要與中國在軍力上別苗頭、不是要在戰力上爭優勢,更不是要採取「相互保證毀滅」,也就是玉石俱焚,而是要讓世人知道,即使政客因為媚俗、或是懦弱而屈服於中國,軍方還是要做捍衛國家主權的最後堡壘。

從人類歷史的經驗來看,以自廢武功的方式來示好,其實是一種示弱的行為,只會招來對方的蔑視;尤其是在實力不對稱的情況下,低聲下氣,只會讓對方燃起軟土深耕的野心。由於馬英九政府從事所謂的「外交休兵」,表面上來看,台灣與中國在外交上的割喉戰似乎不復存在,不過,實質上而言,中國把台灣列為一個省的緊摳咒,並沒有一刻放鬆過。如果我們的國防又是棄甲曳兵而走,豈不乾脆就開門揖盜?

總之,沒有國防就沒有國家,沒有國家就沒有民主,沒有民主的和平是假象,而經濟繁榮只不過是過眼雲煙,台灣人再怎麼打拼都是罔然的。

 

*台灣時報2010/6/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