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針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辯論尚未登場,雙方開始展開暖身。然而,兩邊此刻所計較的,只是基本資料提供,屬於技術性的枝節末微。
目前,國民黨的打法是把ECFA定調為純粹的經濟議題,也就是說,東協與中國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即將生效,如果台灣不加快腳步,經濟將會被邊陲化。就積極面而言,政府進一步主張,只要簽了ECFA,不要說可以透過中國進入東協,連中國自韓國、以及日本的進口,也可以轉而向台灣採購,因此是無限商機。基本上,飢不擇食、搶搭便車,不是餓昏了頭、就是偷懶;相信經濟與政治可以切割,那就是自欺欺人。
民進黨則對經濟的政治效應比較敏感,不過,話又說回來,民進黨與國民黨的經濟政策,在本質上有很大的差別嗎?或許,採取防衛性的保留姿態,是在野黨的特權。除了附和台聯黨的公投要求,民進黨的基調是一旦簽了ECFA,台灣即將失去主權,也就是在「一中市場」的框架下,台灣就是下一個香港。另外,綠色陣營也強調,即使免關稅有利某些產業,不過,對於傳統產業、以及農業會帶來立即的衝擊;整體來看,就是政府偏袒大財團,沒有把中小企業、以及中下階層放在眼裡。
大體而言,假設台灣與中國的經濟整合真的會帶來整體的好處,只不過,即使將餅做大了以後,就總體經濟來看,表面上有可能產生由富人向貧者涓滴(trickle down)的效應,然而,終究很可能只有一些部門可以得利,其他人是眼睜睜地看、卻吃不到。因此,如何合理分配好處,就是政治智慧必須面對的課題。
另外,政府往往假設勞動人口可以自由流動,不用擔心帶來失業的現象。問題是,對於就職於搶搭不上巴士的產業者而言,本身未必有調整專業技術的能力,因此,往往只好無奈地提早退出職場。以政府的短期擴大就業方案來看,輔導的重點在於剛畢業的大專生,年齡層稍高的受薪者根本是望洋興歎,更不用說農業人口。因此,如何承擔社會成本、降低個人損害,也是經濟議題必須在政治場域處理;唯利是圖的紅頂商人可以不理,負責任的政府不能推說「政治化」而刻意忽視。
其實,老百姓迫切想要知道的是,難道不簽ECFA,台灣真的就沒有明天?我們國家當前與美國、或是日本並沒有FTA的關係,為何彼此的經貿還是相當熱絡?相對地,台灣也訂了幾個FTA,除了聊備一格、自我安慰,迄今有任何實質的助益嗎?坦承而言,如果ECFA只對一些聲音比較大的產業有利,堅持仰賴中國的挹注苟延殘喘,就像運動員施打類固醇一般,並未能夠提升台灣的經濟力,又怎麼能夠讓人民安心?
國際政治經濟的基本假設,是經濟實力可以輕易轉換為政治力量,也就是說,金元的影響力不下於槍砲飛彈。只要台灣願意臣服中南海的朝貢王朝、乖乖的當籓屬,中國根本就用不著動兵、不必急著把台灣吃掉、也不用簽甚麼和平條約,甚至於,還有可能以幫助台灣加入聯合國當條件。只不過,當台灣被納入中國的勢力範圍之後,即使ECFA可能帶來的分配、或是就業問題也迎刃而解,不過,所有的事情都要先經過北京點頭,不要說歐盟國家,美國與日本等友邦又將如何看待我們?由此可見,ECFA更是嚴肅的國際政治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