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回三席立法委員補選,國民黨被三振出局,連一向被視為藍營禁臠的台東縣都失守;緊接著,又有四個選區要進行補選,一般看來,對於國民黨還是不太樂觀。相較於民進黨一向輔選失利立即下台的傳統,甫上任不久的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提出「坦然面對、記取教訓、堅持改革、大步向前」十六字箴言,顯然,兼任黨主席的馬英九總統不會下詔罪己。
中國國民黨起源於革命政黨,面對軍閥等舊勢力的盤據,欲振乏力,孫中山引入共產黨的前衛組織方式,同時,獲得蘇聯挹注黃埔軍校,為北伐奠定槍桿子的基礎。蔣介石掌權後,又加上義大利、以及德國的法西斯面貌,軍政時期的國家統治機器終於成形。
倉皇落難台灣,國民黨接收原來日本總督府所框架的國家組合主義,透過農會、漁會、以及水利會,進行上下垂直分工式的間接統治,威權式的黨國體制牢不可破。此時,台籍政客聽命於地方黨部,國民黨的民眾服務站傳達來自殖民中心的聖旨,儼然就是駐紮漢人地區的「八旗」,呼風喚雨、不可一世。
由訓政到憲政時期,前總統李登輝亟思改革,在孤立無援的台北,為了制衡黨內的保守勢力,不得不與本土政治人物結盟,終於讓地方派系揚眉吐氣,由省議會上京進入國會。適逢政治、以及經濟開放,讓這些人士有一展身手的機會。
對於王子復仇成功的馬英九來說,這些「綠營」雖有汗馬功勞,卻有如芒刺在背,因此,從黨主席的改選開始,以立法院長王金平為首的本土派,一直被無情打壓,彷彿不除去而後快。
表面上,從合夥、加盟、到直營,政黨內部的組織方式調整,自然有其改頭換面的思考。苦於徒有總統的權力、以及黨主席的威望,卻無力節制節制本身具有絕對多數的國會,只由一途,就是派自己的人馬上陣。只不過,削籓的結果,除了花蓮的謝深山寧敗不退、玉石俱焚,其他地方的頭人大致上是消極抵制。也就是說,這些跑業務的人意興闌珊,乾脆冷眼旁觀,看這些空降的企劃高手到底有多少能耐。
我們觀察到,雖然國民黨原本刻意降溫選情,以突顯自己在組織動員上的優勢。然而,在投票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民進黨大體守住底盤,也就是絕對票數稍微成長,卻能提高相對的得票率,除了所謂中間選民對於馬英九政府的政績表達不滿,更重要的是,多數國民黨的樁腳認為事不關己、應付交差了事。
這種「雲林模式」一再上演,當然可以解釋為政黨改革必須付出的代價,也就是「寧與外人、不給家奴」,除非是諸如在新竹打死不退、以顯實力的鄭永金,不得不承認「只有盟友、沒有朋友」。執行長(CEO)既然沒有同志之誼、只有利害關係,這樣的商戰考量,勢必有其停損點,不能永遠只賠不賺。
究竟馬英九總統有沒有將地方派系「壓落底」的決心,我們不知道,不過,由美牛事件的經驗來看,藍營立委藉著民意公開反對行政部門,擺明的就是給馬主席難看,因此,再多層的府院黨協機制,也是枉然。也就是說,總公司嚴管連鎖店的品質是對的方向,然而,如果強制配銷的原料不怎麼樣,市場機制自有運作之道,遲早,不是分店走人、就是總店關門。那麼,黨主席還是央該負責一切成敗,當然包括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