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民族學院院長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媒體訪談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台縣市長選後政局異變 形勢看壞?*

 

 

 

 

中評社香港14日電/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日前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辦座談會,邀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兼台灣研究中心主任高永光、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知名政治評論家南方朔、前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林濁水、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施正鋒、前考試院保訓會委員陳淞山與會。座談會由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主持,與會者針對台灣縣市長選舉後的政情發展進行了熱烈討論,發表了各自的見解。《中國評論》月刊一月號以《台灣縣市長選舉之後的政局發展》為題發表了與會者的觀點,文章內容如下:

   趙春山:開場白

  各位專家、教授、名嘴,今天的論壇,我們分為上半場和下半場兩個部分。上半部分,我們先談這次選舉對民進黨、國民黨的影響;下半部分,談對台灣整個政治版圖或政治生態的影響,以及對兩岸關係可能的影響。下面我們按順序,先請南方朔先生。

  南方朔:國民黨大敗 國民黨內鬥會表面化

  這次選舉,國民黨大敗,因為兩個最具指標性的地方宜蘭、花蓮都輸掉了。一個是藍天變綠地,一個是黨內內鬨。與2005年的縣市長選舉及2008年的總統大選相比,國民黨此次的得票率大幅下降,國民黨大輸。而民進黨,除了宜蘭之外,南部的三個縣都大幅領先。這是國民黨2008年贏得總統選舉之後的期中考,試考得非常難看。
 

在整個政治影響力來講,台灣的政治鐘擺2008年擺到國民黨這邊之後,現在開始擺回去,明年五個直轄市長選舉應該會有更大的變化。假如第一、二次考試的鐘擺都擺向綠營的話,民進黨的氣勢會越來越上漲,國民黨2012年可能會有危機。

  據我所知,國民黨內部很多人會有動作,馬英九的領導風格,馬英九如何跟地方來往,如何整蕭異己,選完之後通通會推上檯面,國民黨的內鬥,或國民黨的不服從運動,會表面化。然後,民進黨鬱卒兩年終於有了一個反彈的機會,而且反彈得不錯。所以,這次選舉的意義真的很不同,然後民進黨的形勢看好,國民黨的形勢看壞。

  馬英九在兩岸政策上將更無作為

  我認為,在兩岸關係上面,馬英九這個人,在2008革命形勢大好的時候,都諸事不為,現在革命形勢大壞,會做什麼事情?不會。現在看起來對國民黨內部罩不住的時候,北京對馬壓多少籌碼,會重新思考。所以,往後一段時間,兩岸就這樣混著,看起來氣氛不錯,都講漂亮的話,然後諸事不為,什麼事都不做,一直混到2012年。

 高永光:不能用大敗來形容國民黨此次選舉
  但馬要建立黨內領袖地位面臨很大挑戰

  個人看法,很難用大敗或大勝來形容這次縣市長選舉,因為縣市長選舉有太多因素參雜。以花蓮為例,國民黨知不知道花蓮過去的情形?事實上是知道的,並不是不知道,花蓮幾個政治人物權力基礎的分佈狀態,我理解的狀況是國民黨事先都知道;從頭到尾所有的瞭解與所有的田野調查等等,大概都知道傅崑萁是一定會贏的,因為傅崑萁的經營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當然從這上面來看,怎麼去解讀當時要把葉金川送到地方去參加花蓮縣長的黨內初選?也許可以這樣解讀說,馬有他的理想性,但是至少可以瞭解一點的是,他的理想性蓋過他對地方政治生態的瞭解,包括當時他講的寧敗勿濫(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有這樣講過),但要跟地方派系終結關係,事實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可以這樣講,這一次的選舉,如果把花蓮丟掉視為國民黨的一個大敗,倒不如把它解釋成兩種可能的情形:一種是馬自己本身的理想性太高,忽略了地方政治生態的現實性;第二,是他對地方政治生態的變化,某種程度來看,他並不是那麼理解。謝深山的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2005年黨主席選舉的時候,謝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某種程度來說,南方朔先生講得也對,以馬英九目前這種狀況重新回來做黨主席,當然一定會受到黨內各種力量的挑戰。馬要坐穩這個黨主席,面對各方的叛將四起,他必須設法樹立自己的威權,不是威權統治的威權,而是某種程度他做為一個黨主席的那種領袖地位要建立起來。從這次選舉可以看出來,對他來說是一個蠻大的挑戰。

  馬若沒處理好明年直轄市長人選
  形成的骨牌效應會影響他連任

  對明年的直轄市市長選舉,我覺得還是人的問題非常重要,人的問題不能夠根據馬英九個人主觀意志的喜好,他一定要注意到地方政治生態的變化。像新北市,29個鄉鎮市,每個鄉鎮市的情況都不一樣,如果馬很執意要提名他所喜歡的人,新北市一樣會重蹈過去的覆轍。新北市(台北縣),藍營是大於綠營的,但是台北縣從1989年的選舉開始,直到周錫偉才拿回來,在此之前,民進黨執政了十六年,但實際上,台北縣的藍營是大於綠營的,為什麼會這樣?就是人的因素非常重要。人的因素如果不解決的話,明年直轄市長選舉,可能會出現剛才南方朔說的那種鐘擺效應。那個效應可能會像一張張骨牌倒下去,影響2012年馬的競選連任。

陳淞山:民進黨五大天王一次權力競技
  是為明年市長選舉佈局和黨權競爭的賣力演出

  對民進黨來說,這次選舉基本上是五大天王各自盤算、各取所需的一個政治上面的輔選。為了明年的黨權競爭,還有明年直轄市長選舉的佈局,各自在賣力演出。

  五大天王的輔選,當然各自努力,各自為了明年的五大直轄市長選舉,開始作一些佈局。這個佈局,大概從四席當選的縣市長中,有2席是新潮流系的,一席正義連線,另外一席(蘇治芬)派系色彩不那麼明顯的情況之下,蘇貞昌算是比較大的贏家,因為他跟新潮流靠得比較近。那蔡英文在小勝一席的情況之下,當然大家對她還是一個鼓舞,至少沒有退步,是止跌回升。所以黨內認為蔡英文帶領民進黨選舉成功的一個發展,她的勢力更鞏固。

  所以,以五大天王來講,這次選舉蘇貞昌和蔡英文比較有輔選上面的戰功跟政績,那其他三位天王表現的結果則徒勞無功,這會牽動到明年直轄市長選舉黨內初選的競逐跟變化,蘇貞昌跟蔡英文極有可能投入新北市和台北市長的選舉,而且蘇貞昌也可能到台北市來選,蔡英文也可能到新北市去選,這是預估的一些可能性。

  在這樣的情況下,郝龍斌、周錫偉,如果國民黨還是提名他們出來選的話,是不是能夠維持住連任的情況,恐怕很難預料。所以,這是我們在看明年直轄市長選舉變化的時候,民進黨已經止跌回升,國民黨往下掉的態勢已經開始逐步浮現的時候,民進黨有坐二、望三、搶四的可能。當然民進黨在大台南地區,還有人選爭議,如果能夠整合成功,台南、高雄還是屬於比較穩定的盤局,民進黨比較有優勢。

  馬英九的理想性格可能慢慢淡化
  開始正式融入地方派系的政治漩渦

  這次選舉基本上是一次沒有輸贏的政治操兵,既不是馬英九總統的期中考,也不是中央施政好壞的不信任投票,但可能成為馬英九正式融入地方派系政治漩渦的開始,馬英九的理想性格也可能慢慢淡化。

  這次選舉,馬英九賣力輔選,但效果不理想,尤其在宜蘭縣最明顯。而且在國民黨候選人的選舉看板上面,都看不到馬英九的照片,合照的照片,看到的都是吳敦義,蕭萬長等。這顯示,馬英九的政治光環褪色,也象徵台灣強人政治的輔選動員力量開始消退。

  選舉結果顯示,國民黨的地方派系實力還是繼續坐大,馬英九未來勢必要與地方派系的組織動員力量作更緊密結合。 

四十幾歲的中生代暫露頭角是民進黨出現的一個重大變化

  對民進黨來講,這次縣市長選舉有一個重大的變化:以前民進黨在縣市長選舉的時候,從來沒有這麼多四十幾歲的中生代參選縣市長;過去,四十多歲的人大多在選立委的層次,很難到縣市長選舉的層次。但是,這次有不少四十幾歲的年輕人參選縣市長,包括桃園的鄭文燦,苗栗的楊長鎮,南投的李文忠,台東的劉棹豪,基隆的林友昌,這些新人雖未當選,但得票都不差。

  如果這些人能夠在地方紮根下來,是民進黨在地方的重要新生力量,以後可以選下一屆的立法委員,或者下一任縣市長。這是跟以前的民進黨不同的,四十幾歲的中生代慢慢出頭,開始在地方暫露頭角。

  最重要的變化是國民黨和民進黨呈現此消彼長

  根據現在的大環境,民進黨應該贏更多,但只有小勝一席;國民黨應該輸更多,但也只是小輸的局面,主要是馬政府在中央施政的一些缺失、弱點,並沒有發酵到這次三合一選舉中;地方選舉還是著重於地方人選的特色,以及地方的組織動員和地方人脈經營。因此,這不是馬英九的期中考,也不是中央施政好壞的不信任投票,而只是一場小考。

  這次縣市長選舉最重要的變化是,民進黨止跌回升,國民黨開始走下坡路,兩者開始有此消彼長的政治變化。國民黨的整體得票率大幅下降,一些重要地方如桃園縣、台東縣、澎湖縣等,國民黨雖然贏得席次,但得票數並不如預期的好。對民進黨來講,其實也是自己黨內操兵。因為,以宜蘭縣來說,半年前民進黨內的民調,林聰賢就已超呂國華百分之十,當時民進黨就認為,宜蘭只要好好維持住,大概就可以勝選。但這半年來,國民黨歷經八八水災等不利事件的衝擊,外部環境對國民黨極為不利,可是並沒有反映在這一次選舉的席次上面,民進黨幾乎是跟半年前一樣,當時預估至少可以得四席;結果還是四席。因此,民進黨雖然小勝一席,在國民黨往下走、民進黨往上走的情況下,席次沒有進步,近半年的努力也白費了。

  兩岸關係沒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但政治談判腳步會放慢

  至於會不會在兩岸關係上面,政策上會有跟以往不同的轉變,我覺得目前看不出來,我覺得馬還是向比較不強調主權的方向發展,而可能往傾中的路線加速兩岸的經濟交流的努力,ECFA的簽訂勢在必行,所以沒有退路,兩岸關係必須勇往直前往前沖,只是在兩岸政治談判這個部分,可能會放慢腳步。

張亞中:國民黨小輸馬英九大敗

  概括來說,這次選舉,是國民黨小輸,馬英九大敗。所以說國民黨小輸,是因為國民黨輸了這次選舉,從席次上來看,只輸了指標性的宜蘭縣。所以說馬英九大敗,是因為經過這次選舉,馬英九已經從魅力型領袖變換為一般世俗型領袖。雖然他已經是黨、政、軍權一把抓,但是他卻失掉了強人最需要的魅力,那是一種有話語權、讓群眾自願追隨的軟權力

  我們把這次的選舉分為過程結果兩個部分來討論。

  從選舉過程來看,一是花蓮縣的提名處理不當。我不是指沒有提名傅崑萁,而是提名葉金川的程序過於粗糙與強勢,造成後來一連串的提名糾紛,最後引發國民黨籍副縣長張志明出走參選、現任資深國民黨籍縣長謝深山不支持國民黨籍候選人的情形。

  二是新竹縣,在選舉過程中國民黨新竹縣黨部對候選人張碧琴無情打擊,甚而將馬英九痛斥鄭永金的文字也登上廣告,呈現的是國民黨內鬥毫不留情,嚴重傷害國民黨的社會形象。

  三是雲林縣,馬英九沒有辦法妥善處理雲林內部的派系共治情形,造成雲林立委補選即已大敗。在縣長候選人提名時,國民黨又傳出寧敗勿濫的主張,而堅持其改革的立場。改革要成功必須有三個前提:第一、馬英九魅力大、聲望高,可依靠其政治魅力進行改革;第二、國民黨掌握了所有的資源,可以充分運用資源推動改革;第三、民進黨已經輸的趴在地上沒有能力反擊或見縫插針。在這三個情況下,馬英九的改革才算是掌握了時機,有機會成功。可是由於馬英九一年來執政成果不佳,卻輕率以改革為訴求,讓雲林在一開始選舉就陷入不可能贏的局面。

  從選舉的結果來看,國民黨輸了四個縣市。國民黨輪了宜蘭縣,但是從該縣選民結果來看,綠原本就大於藍,不利於國民黨。2005年的縣長選舉與2008年的大選,國民黨能夠贏,全是拜馬英九光環所賜。在選舉期間,馬英九親自跑了十次左右到宜蘭縣助選,企圖用他的光環再次拉抬。從宜蘭縣的挫敗,可以看出馬英九的光環褪色了。在嘉義縣與屏東縣,一如原先估計,國民黨沒有突破,不僅沒有鬆動綠營的執政,反而輸的較2005年為更多。在花蓮縣,國民黨所提名的杜麗華得票數少的可憐,馬英九的光環在東部也不見了。

國民黨雖然贏了若干縣市,但是結果並不理想。新竹縣雖然贏了,但贏得很辛苦,甚而在選前還有檢察單位搜查張碧琴競選總部的事,贏的也不是很漂亮。在桃園縣,2005年的選舉,國民黨贏了約18萬票,但是這一次只贏了4萬票左右,差距很大。在台東、澎湖、金門,都只是險勝而已。

  所以,從整個選舉的過程和選舉的結果來看,國民黨小輸,但對馬英九個人來說是一個大敗的局面;國民黨雖然贏得12個席次,但得票率和得票數都大幅下降,甚至很多傳統的鐵票區都都已經鬆動,沒有出來投票,表明原有支持者對整個領導階層、對馬英九是不滿的。

   這次縣市長選舉,還有四個意涵:

  第一,馬英九與蔡英文第一次以黨主席的身份在選舉中較勁,結果,蔡英文鞏固和提升了在黨內的地位,馬英九在黨內的威信則受到影響。

  第二,民進黨在連續幾次挫敗之後止跌回升,特別處在陳水扁官司的風暴、社會觀感仍然不好、沒有兩岸論述的情況下,竟然還能夠止跌回升,是馬英九的嚴重挫敗。

  第三,這次選舉結果,使得民進黨又重新燃起了對2012年選舉翻盤的信心,而對於明年五大都會區的選舉,民進黨更是充滿了自信。

  第四,這次選舉還有一個重要影響,就是在未來新北市長候選人人選上,國民黨未來在提名人選的時候,可能不是像這次縣市長選舉,靠馬英九的堅持就可以說了算數。桃園縣這次選舉結果給了國民黨一個很大的警訊,如果沒有適當的候選人,明年輸掉新北市不是沒有可能。

施正鋒:國民黨在宜蘭輸得莫名其妙
   民進黨在宜蘭一代不如一代

  這次選舉,一開始的時候好像冷冷的,是不是國民黨故意在策略上把它弄得比較冷?因為國民黨在比較冷的時候,派系比較好控制,而民進黨在地方上本來就比較弱。但是後來國民兩黨真的玩起來的時候,我的感覺是發起互攻:一個(綠)要攻宜蘭,一個(藍)要攻嘉義縣。對我來講,好像兩黨在聯合壟斷,把它壓縮起來以後,讓其他人都沒有空間。其實真正比較緊張的是新竹縣與花蓮縣,但那是泛藍內部的分裂,跟民進黨完全沒有關係。

  國民黨為甚麼宜蘭會輸掉?不過,你也可以說宜蘭本來就是民進黨的,但民進黨的候選人好像一代不如一代。其實林聰賢並沒有甚麼特別!呂國華也是一個好人!只不過莫名其妙地把童玩節變成蘭雨節,加上兩次莫名其妙的大水。所以,我會覺得說沒有甚麼道理,基本上我不認為民進黨有什麼成長。

  雪山隧道幫了民進黨一把

  這次選舉是B咖與C咖的縣市,以農業縣市為主,真正有影響的是明年的直轄市長選舉。這次比較有點都會性的縣市是宜蘭縣和桃園縣。宜蘭是因為雪山隧道的關係,有很多宜蘭人在台北縣市上班,選舉時可以看到幾個客運加班的量像捷運一樣,很多人回宜蘭投票。所以雪隧幫了民進黨一把!

   民進黨四大天王加黨主席只有蔡英文的主席之位穩固

  這次選舉,民進黨四大天王的表現還算得體,但在馬英九的民望一直往下的時候,民進黨四大天王的民望並沒有提升,蔡英文稍微有一點點成長,綠營傳統支持者對民進黨其實還是蠻冷的!

  坦白說。這次四大天王也有各自的責任區,因為我們看到這次提名以後,大部分的提名人不是新潮流、就是跟新潮流有關,陳明文的人也結盟了,林聰賢也是新潮流的人馬。在這種情況下,未來真正的問題是明年都會區的選舉,到底明年的都會選舉要怎麼提名,民進黨應該要有一個機制,因為民進黨每次就是大的派系結合起來,然後把遊戲規則說定。

  新北市蘇貞昌要不要選?台北市蔡英文要不要選?台中市謝長廷要不要選?連陳菊跟楊秋興好像連同派系的人都搞得不好。所以,民進黨內部暫時穩固的,大概就只有蔡英文的黨主席之位,內部派系之間的遊戲規則、合縱連橫到底是怎麼樣,目前尚未有定論。

 林濁水:民進黨小勝但是沒有脫出困局
   國民黨小敗但是危機重重

  這次選舉的意義,我的看法是,民進黨小勝,但是沒有脫出困局;國民黨小敗,但是危機重重。民進黨沒有脫出困局但不見得有危機,但國民黨是危機重重。

  有人認為民進黨勝在宜蘭,但我不認為宜蘭是真正的勝,因為宜蘭本來民進黨勝一點點是合理的。那小勝的意思是指總體得票率增加不少。而國民黨小敗,也不是因為敗在宜蘭,宜蘭甚至說只是還給民進黨。國民黨小敗在花蓮擺不平,然後總體得票率又大幅下滑。得票率的下滑是國民黨的危機,國民黨能不能穩住這種下滑的趨勢?沒有人知道,但是大家都不看好,所以危機重重。

  民進黨小勝沒有脫出困局,正如剛剛出版的《財訊》報導有關對政黨品牌的調查,民進黨的負面價值品牌中貪腐大幅上升,正面的品牌沒有上升、還下降。勉強有一個爭議性的品牌──不容易說它是正面或是負面,就是台灣情結,因為現在台灣意識是主流,所以你在方向上面可以說是正面的,但情結兩個字不是好字眼,所以正負之間,我覺得連一般民眾都會困惑,就是民進黨這個台灣情結到底是好還是壞?好像好,又好像壞。

  所以民進黨整個負面的品牌大幅上升,兩個最意外的,一個就是貪腐,比國民黨還高,第二個就是與財團掛鉤,也比國民黨高,這不合理。因為民進黨敗選之後,財團對民進黨避之唯恐不及,掛甚麼鉤?掛不了鉤。至於貪腐,沒有行政權貪不了腐!可見這個與其說社會認為民進黨現在正在進行掛鉤與貪腐,不如說民進黨處理陳水扁一連串的過程,大家覺得你挺扁,所以不原諒民進黨,無法原諒一個挺陳水扁的黨。否則依過去慣例,民進黨應設在馬英九人氣這麼低迷時大勝才對。幸好,在選舉中國民黨爆露了黑金和普遍賄選,社會才對民進黨清廉有略好於國民黨的評價。

  民進黨雖然未脫出困局,但是有一些新的跡象出現。這個新的跡象,第一個就是桃園縣。我覺得民進黨裡有非常多人會對桃園縣和鄭文燦感到非常虧欠,因為沒有人認為他能選,所以沒有人去支持,主席、天王幾乎都把他放棄了,一些可以用的籌碼也沒有加上去。結果差幾萬票,也許民進黨加一點碼就當選了。

  另外,台東縣、澎湖縣,民進黨本來認為沒有機會的地方,都輸得不多。

  民進黨向來擅長創造選舉議題。但這次選舉被批為除了打馬外沒議題。地方選舉本不易創全國性議題。這次恰巧有機會,就是五都升格,城鄉差距進一步被拉大,此次辦選舉的就全成了二等國民的選舉。五都升得沒道理。中、高、南縣大部份是鄉村卻升了,桃到竹市,竹北完全是都會帶卻不升,全球最重要科技生產基地的新竹,台灣傳產最重要生產基地的桃,是台灣創匯基地不升,升靠這兩大基地支援的消費都市;至於其他的縣未升更形同被遺棄,相對於胡錦濤主席努力拉平城鄉差距的作法,馬政府簡直莫名其妙,民進黨其實大可以串連這些縣發動反對當二等國民的運動,可惜我的意見沒被採用。

  民進黨因為沒有做願景與戰略的設定,才造成這一次的選舉未能脫出困局。

  幸好開票當晚蔡英文主席宣佈將規劃《十年政策綱要》,若要脫困,這是明智之舉。

南方朔:這次縣市長選舉可能是國民兩黨連三敗連三勝的開始

  我認為,這次選完以後,國民黨很快就會大亂,黨內會有很多要求檢討的聲音。

  阿扁因素在這次選舉中完全沒有看到,對民進黨真的是一個很大的解脫。過去這段時間,國民黨把陳水扁當作提款機,太好用了,但這次終於沒有陳水扁因素,提款機時代結束了,所以民進黨聲勢看漲。

  在台灣選舉裡面,我們一定要注意到一點:長期以來,選舉上有連三勝、連三敗的邏輯,縣市長選完有立法委員選舉,立法委員選完有總統大選;贏就是全贏,輸就是全輸,是鐘擺不是骨牌,是大鐘擺一直擺不完。所以,我認為這次是一個連三勝、連三敗的一個開始,只是明年開始怎麼擺、深到什麼程度、2012年深到什麼程度。

  我們不能把國民黨有多少席次當成一個很大的指標。我們要知道,台灣的選舉,民進黨本來就是一個從野外長大的政黨,它的人才沒幾個,你叫它在小地方去推一個人選選鄉鎮長,都沒有!去小縣市去選縣長沒有幾個人!所以國民黨有幾個席次不能當準,要看大縣市,大縣市最具有指標性的、人口超過百萬的,有桃園縣、雲林縣。所以,我們要看大縣市,不要看小縣市。

高永光:國民黨必須深刻檢討

  對於這次選舉的結果,國民黨內部也會自我檢討,不會不檢討。我們常常說民進黨自我檢討能力比較強,但國民黨也不是不會自我檢討。

  國民黨要檢討的地方可能很多,但像花蓮縣、新竹縣都是非常明顯需要檢討的。花蓮縣是很早就知道那個情形,謝深山想做花蓮王,大家都知道。但是,國民黨把葉金川丟下去之後,並沒有給他什麼資源,沒有給他支持,當然一定會倒,不倒也難。所以,國民黨一定要檢討,不能讓現在這樣的態勢持續,否則,國民黨就會垮下去,而對民進黨來講就是一個機會。

  不過,正如濁水兄剛剛所提的,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這邊,大概對台灣現階段所提出的願景,都不是很清楚,兩邊事實上都沒有。在後陳水扁時代,民進黨的願景是什麼?不清楚。馬英九這邊,他提出不統、不獨、不武,事實上也是沒有願景,所以後面都沒有講清楚。

  民進黨這一次看起來是止跌回穩,表明民進黨的支持者有危機意識。但是,國民黨的基本盤則好像完全沒有危機意識。原因是什麼呢?藍軍不出來投票,可能是對馬不爽等等,如果再繼續這樣下去,當然對民進黨來講是一個機會,而對國民黨來講則可能像骨牌一樣一直倒下去。

陳淞山:馬英九在兩岸關係處理上會出現更多左支右絀的狀況

  這次選舉之後,馬英九變成比較弱勢的總統兼黨主席,但是馬會覺得要站起來,要強勢,要力求表現,要擺脫施政無能的印象。馬英九在這樣一個自我矛盾的情結之下處理兩岸關係,會有更多左支右絀的狀況。比如有人所說,一方面,馬要喊中華民國主權獨立,一方面又更往大陸去靠,兩邊互相拉扯,會讓馬在兩岸關係的政策處理上,更加猶豫不定。

  在民進黨開始止跌回升、國民黨逐漸走下坡的內外政治夾擊下,馬英九施政無能的困境跟窘境會越來越明顯,整個大環境對馬英九愈來愈不利,這也是明年直轄市長選舉時,馬英九必須面對的重大難題。

  尤其2010年要簽ECFA,也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包括財團和中小企業,贊同兩岸簽訂ECFA,但是也會有更多基層的民眾──一些有選舉力量的基層民眾,持反對的看法。

  所以,到底是要顧選票,還是要顧財團和中小企業的利益,會讓馬英九更難以決定,因為這些議題的發燒,都牽動直轄市長選舉結果,而直轄市長選舉是非常慘烈的,都是天王級的人在那邊競爭。而且,很明顯的,國民黨的台北市、新北市的候選人都屬於比較弱勢的候選人,如何面對民進黨可能的強棒出擊局面,馬英九面臨艱難的選擇。

張亞中:縣市長選舉結果不會直接對兩岸關係產生影響但有變數

  從理性上來看,這次選舉不應該對兩岸關係有什麼影響,理由如下:

  第一,馬英九上台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方向,符合兩岸人民利益,各項的民意調查均顯示人民對於目前的兩岸交流沒有多大異議,並表示支持,所以馬英九應該沒有理由要改變這個大方向的趨勢。

  第二,民進黨雖然小勝了這次地方性的選舉,但這次國民黨輸的原因在於原本傾向於藍的選民有些沒有出來投票。因此,民進黨的小贏是拜國民黨的執政不佳,或藍營選民對國民黨與馬英九不滿所致,並不表示民進黨已經走出了困境。特別是民進黨在兩岸問題上還沒有發展出取代台獨的論述,對ECFA也只是批評而沒有對策。所以在兩岸關係上,民進黨目前仍然沒有辦法扮演引導兩岸政策方向的角色。

  第三,這一次是地方性選舉,並沒有撼動到中央的權力結構,而兩岸問題的決策,是屬於中央的職權。所以,地方選舉的結果,在整個制度上,不應該影響兩岸關係的發展。

  第四,2010年底的五都市長選舉,決戰點大概在新北市。以新北市的選民與都會區特性而言,持續現有的兩岸開放路線,應有利於新北市的選舉。

  如果理性的從這四個方面來思考,這次選舉不應該對兩岸關係,或者現在的大陸政策有什麼影響。

  不過,每個人都有其自己的理性邏輯。馬英九到底怎麼看這次選舉結果,以及怎麼看明年的直轄市長選舉,決定是否調整,或微調現有的大陸政策。如果馬英九認為,他再繼續向淺綠選民傾斜,有助於國民黨收復台南縣市與高雄縣市;或者馬英九的團隊對於自己目前的政策方向缺少信心,這個時候,馬的大陸政策就可能作一些比較適合淺綠選民的調整。

  最後,馬英九個人對於兩岸關係是否能夠發展出一套整體性的論述與邏輯,也會影響到他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如果馬英九沒有一個中心思想,而只是隨機調整,那麼,馬英九在面對泛綠質疑,或黨內獨台聲音時,有可能自亂陣腳,或變得保守小心。馬英九上任一年以來,對於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的看法與上任之初已經有了完全不同的說法,即是一例。ECFA的結果有可能會牽動2010年底的五都選舉,從這個角度來看,馬英九對ECFA是否會更保守,對兩岸政治關係問題更是避而不談?不是沒有變數,值得觀察。

 

趙春山:結語

  我作為一個主持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點名和協調發言順序,我個人有一點點自己的看法。

  在民主政治裡面,投票行為本來看三種取向──政黨、個人和政見。可是台灣每次選舉,非常清楚的,我們很少看到政見取向,看到的只有個人取向,還有政黨取向。政黨的表現是派系糾纏不清、錯綜複雜;個人因素方面,這次選舉我們看到,充斥著買票、悲情意識,而沒有政見。

  我剛剛來的時候,在收音機聽到,在宜蘭就有人這樣說:呂國華其實做得不錯,但他不懂得如何銷售自己,甚至有人認為過去陳定南提的一些政見,呂國華都在落實,但他講不出來,他這個人比較古意(老實)。

  候選人的政見幾乎都不見了,對台灣民主政治是不是一個好的發展,我個人抱持不是很樂觀的態度。本來地方選舉就是讓老百姓看到地方上的公益、興利、建設這些事情,這些最能讓百姓有感覺,談這些包括今天的論壇,各位都是專家,我想向各位學習,但是我聽到的幾乎也是脫離不了各人主觀的價值判斷。

  如果是這樣子的話,個人角色這麼重要、派系這麼重要,我想對於馬英九領導下的執政黨,應該提供一個很大的教訓。我記得他當選時,貴社在這裡辦了一個研討會,我曾經講過一句話:我認為馬有他的理想性,我想在座我們都是讀書人,學院派的人基本上除了批判性,多少都有一點理想性;可是我想,馬要更進一步,從主政一年多來的經驗,他可能要進一步體會,台灣政治文化與政治結構的現實;他可能必須注意地方選舉的特色,包括國民黨要多栽培地方人才和重視策略。坦白講,民進黨這一次我也看不出什麼新人出來,還是老世代的人,包括天王、派系這些。

  至於縣市長選舉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我認為,既然政策不是那麼重要,政見不是那麼重要,對兩岸關係會有什麼影響呢?我看不出來。
 

 

 
  根據我看的各種民調,不管馬的聲望如何,不管國民黨的支持率如何,現在的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基本上百姓是支持的,大抵上是支持的。如果是這個樣子的話,大陸政策應該會持續下去;何況,影響大陸政策的因素不是只有台灣選舉,而且還有國際環境因素,以及中國大陸的認知等。如果我們把這些通通考慮進去,再加上我們剛剛講的,這次並沒有反映出整個政見,或者屬於國家層次的事務,他為什麼要因選舉結果而改變既定的大陸政策?我看不出有任何改變的理由。這是我個人比較不成熟的看法。

  評論員簡介

  趙春山:美國喬治城大學俄羅斯區域研究計劃博士候選人,政治大學法學博士;曾任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所長、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陸委會諮詢委員、中國大陸研究學會理事長;現任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政策委員、財團法人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高永光:政治大學政治研究博士,美國紐約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曾任行政院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等;現為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兼台灣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政府顧問,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憲政法制組政策委員、內政組顧問。

  張亞中:曾任職核能工程師。台灣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政治學系博士,德國漢堡大學哲學暨社會學院哲學博士;曾在台灣外交部陸委會任職。曾派駐維也納、漢堡、拉脫維亞,在陸委會時參與大陸政策研究與制定;現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歐洲研究中心主任,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

  南方朔:1946年生於台灣台南市,祖籍江蘇省無錫市,原名王杏慶;台灣大學森林系畢業,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修畢台北市中國文化學院(現中國文化大學)實業計劃研究所(現已停辦)博士班課程;是台灣知名的作家、詩人、新聞工作者、政治評論家;長期關注台灣政治、文化、社會議題,有最用功的民間學者之稱。

  林濁水:台灣政治大學東語系畢業;民進黨創黨黨員,民進黨前新潮流系大佬,曾任《新潮流》雜誌總編輯,民進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多屆民進黨籍立法委員;現為時事評論員。

  施正鋒: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1991);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教授兼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暨公共政策研究所兼任教授。

  陳淞山:台灣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曾任陳水扁國會辦公室主任、跨世紀國會辦公室執行長、考試院保訓會委員。


 

 

 

*《中 國評論社新聞》2010/1/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