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民族學院院長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國民黨與地方派系的共生關係*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教授兼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

 

 

                                                                                                                                            

  

由於國民黨先前在雲林縣第二選區立委補選失利,原本預定披掛上陣競選縣長的張麗善宣佈退選,除了讓國民黨一時手忙腳亂、不知如何陣前換將,也在台東、花蓮、新竹、嘉義、以及南投等地造成示範效果,地方派系紛紛挑戰黨的提名人選。

目前,國民黨內似乎有三種立場,有人主張「寧輸勿濫」,即使將縣長拱手送給在野黨、也不願意接受地方山頭的裹脅。也有人認為國民黨在地方的根基就是派系,如果沒有他們的合作,國民黨就是都會區、以及北部、甚至於外省人的政黨,因此,在階段上而言,至少要與這些地方人物虛與委蛇。第三種看法則以為地方人士未就是必黑、或是金,因此,不如選擇可用之才。

就殖民統治的模式來看,過去的大英帝國採取間接統治,在軍事征服之後,大體會維持原來的社會結構,用意是讓土著自己的酋長、或是大君來代行治理;相對之下,法國偏好直接統治,堅持將固有的統治階層摧枯拉朽。在台灣,滿清政府延續中國既有的羈糜邊疆部落首領作法,日本總督府則致力於消弭傳統的政治經濟勢力。

戰後,國民黨倉皇遷台,或許是並不打算久留、或土斷,因此,採取一種中央與地方的垂直分工關係。具體而言,國民黨的間接統治,是由外省權貴掌控中央政府,黨政軍特一把抓,只允許少數聽話的樣板往上爬;在地方上,則透過日本人留下來的國家組合主義機制,也就是扶植現在的農會、水利會、以及漁會,讓他們相互牽制而達到平衡,也就無暇挑戰外來統治者的支配。

在李登輝擔任總統時期,面對惡靈般的黨國體制,為了進行民主轉型,以政領黨是唯一的一條路,只好拉攏地方政治人物,尤其是他過去擔任台灣省主席任內所熟識的地方派系大老。由於國會全面改選,立院席次驟然大增,特別是在凍省之後,由省議員搖身一變為立法委員,地方人士紛紛派員北上護駕,就台灣的民主化而言,不能說沒有汗馬之勞。這也是為甚麼泛藍的保守勢力,一提到地方派系就咬牙切齒,即使是那些形象好的第二代子弟,也要硬是污名化為黑金。

此番,馬英九總統意欲削籓,不管骨子裡頭的考量為何,就是要打破彼此行之以久的共生關係,甚至於要進一步建立支配性的從屬關係。如果以單一國家(unitary system)的觀點來看,不管是黨、是國,總是希望中央的意志力能獲得貫徹到底;然而,如果是想重回威權體制,抱著「順我生、逆我亡」的心態,只會一再玩以夷制夷的伎倆,終究會眾叛親離、烽火四起。

民進黨的劉建國此回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有人詮釋為中間選民投綠、不投藍,事實未必如此。其實,劉建國這次所獲得的票數,低於先前泛綠陣營票數的加總不少,因此,頂多只能說護盤成功。相對之下,泛藍之所以落敗,是因為許舒博的人馬按兵不動;也就是說,地方派系雖然未必能成事,卻絕對有敗事的能力。

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來看,四百多年來,台灣沒有西方的現代國家來保障基本權利,勢必要仰賴地方派系提供服務;為了回報卵翼之恩,升斗小民只好屈居樁腳、乖乖雙手獻出選票,所圖的,也不過是為了起碼的溫飽罷了。以便利商店的經營模式來看,如果直營店的品質比較好,地方上的加盟店還有生存的空間嗎?如果公家機構都能以民為尊、顧客至上,派系自然會像柑仔店一樣,因為市場機制而逐漸消逝。

 

*台灣時報》2009/10/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