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民族學院院長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台灣與中國互設辦事處的省思*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教授兼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

                                                                                                                                            

        馬英九總統日前在海基會,就第一次江陳會所提的互設辦事處議題,首度指示可以針對某些項目進行考慮,而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也表示,政府已著手規劃設立綜合性辦事機構

從正面來看,既然兩岸簽署了九項協議,未來要進一步執行這些協議的落實,千頭萬緒,勢必各自在對方有個統籌的辦公室,否則,以目前海基會、海協會的白手套模式,不管是授權、人力的安排、還是時空落差,總是有力有未逮的缺憾。因此,至少從服務百姓的務實立場來看,只要不損國家的基本利益,功能性的行政事務性擴展,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就規範上的信仰而言,由總統大選之前到走馬上台以來,馬英九政府的中國政策大致上是服膺國際關係理論的「功能主義」,也就是相信透過低度政治的事務性交流,可以逐漸將彼此的敵意下降,進而外溢到高度政治意味的議題,進而促成彼此之間的和解。事實上,從李登輝總統到民進黨政府,也不只一次表達正常化的期待,只不過,終究還是希望落空,甚至於關係急劇惡化。

為何同樣是面對台商等利益團體的壓力,前後綠色與藍色政府都有三通的企盼,相對之下,為何中國方面採取大幅度的妥協態度?這裡頭,當然是有相當的終極目標差異。對於國民黨政府來說,不管是經濟整合、還是階段性的冷和,最終的標的就是政治上的統合,也就是所謂的「新功能主義」,這與中國的和平統一陽謀不謀而合。

相對之下,民進黨政府在經濟衰退中思考三通,除了有在短期內順勢喘息的無奈,多少也是師法歐盟的「整合主義」,希望以中國接受台灣的主權獨立為前提,來交換經濟整合的廣化、以及深化。中國老謀深算,當然不會接受這種以量變來達到質變的作法,因此,不管是鷹派、還是鴿派擔任行政院長,就是不願意做人情給陳水扁政府。

不過,究竟是馬英九的柔軟身段打動對方、還是彼此之間有難以言喻的互信,我們必須指出,老百姓關心的是台灣的國家主權是否會受到損傷,換句話說,到底這是平等互惠的代表、還是上下從屬的關係?不管將來這個機構的名稱為何,如果未來這個來自北京的辦事處是太上皇,那麼,台灣的地位就宛如另一個臣服中國的香港,這種方便不要也罷!

從「外交休兵」到「互不否認」,馬總統的基本假設是只要不去挑釁,中國會有善意的外外交空間。然而,到底所謂「不否認」的內涵,對方迄今沒有明顯表達是否就是實質的「兩個中國」,而馬政府自己似乎還陶醉看中國的臉色,有人甚至於樂觀的分析,認為此舉將可以深化我國的「事實主權」。

經過經濟高度成長的階段,不管是藍、是綠,朝野政治勢力對於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似乎是還跳不出「製造→出口」的成長模式。在過去,透過垂直的分工,台灣還可以享有中國的廉價勞力、以及土地;現在,兩者不僅是從事各方面的水平競爭,中國甚至於可以透過市場上的優勢,進行逆向的垂直分工,操作對台灣的經濟控制,令人憂心。

更令人訝異的是,不管是國民黨政府、還是民進黨政府,大致有由文化、經濟、到政治的整合觀。如果說「終極統一」是國民黨的信仰,馬英九政府的作法是言行如一;相對之下,即使是歐盟式的遠景,民進黨卻無法保證選民,為何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會像戰後的法國與德國,讓台灣享有主權獨立?

認識到這一層看不到的的隱形框架,任何枝枝節節的技術性安排,就沒有斤斤計較的必要了。

 

台灣時報》2009/5/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