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只剩半年,然而,在野的民進黨儼然是以執政黨自居,好整以暇,彷彿是要等國民黨的提名出爐以後,才要把口袋的人選掀牌給大家看。在這同時,已經公佈的名單,卻未必是最適確的人選;尤其是台南縣長候選人,前縣長陳唐山與現任立委相持不下,迄今,黨中央似乎是束手無策。
對於一個現代化的民主政黨來說,除了說黨綱、以及政見是與選民的正式契約,候選人更是實踐承諾的執行者,因此,如何提出支持者青睞的人選,是政黨的基本責任。然而,也因為政黨提名是選票的保證,黨內提名競爭的慘烈程度,往往不下於政黨之間抗衡的激烈,甚至於就是派系之間勢力消長的指標。簡單來說,只要是誰掌握了提名制度,誰就掌控了黨的權力來源。
民進黨自從創黨以來,提名制度已經歷過無數的調整;由黨內菁英寡頭壟斷到開放由一般選民定奪,使用過的方式包括幹部投票、黨員直選、以及民調等機制的不同比重的組合。儘管每次改弦更張,都可以對外說出一套冠冕堂皇的說詞,不過,唯一可以解釋、以及推測的因素,就是派系之間的合縱連橫,只要某兩派談妥條件,遊戲規則可以一夕豬羊變色,完全沒有原則可言。
如果說早期的幹部投票有太大的利益交換空間,黨員直選則是衍生豢養人頭、甚至於引清兵入關的詬病,而民調的最大缺陷是將黨的權力交給外人,既是矯情、而又違反政黨政治必須權責相當的真諦。在美國,政黨為了要擺脫派系的操控,乾脆將提名的大權交給支持者,也就由政府來進行兩黨的初選,將提名當作國家正式選舉的一部份。
近年來,有識之士也有類似的改革呼聲,只不過,大家對於人頭已投下去不少成本,在恐怖平衡的情況下,沒有人願意自廢武功,因此,政黨提出來的人選,未必就是可以引領衝鋒陷陣的佼佼者。甚至於,在「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政治文化下,只要忠於派系,就可以愛地方出線,基層支持者的觀感反而是次要的。
經過歷來的黨內廝殺,在上回的民進黨黨員臨全會上面,授權黨主席採取徵召的方式,以避免同志惡言相向、形同路人。然而,由此回台南縣的提名作業程序來看,蔡英文主席彷彿是把黨員的授權做無限上綱的詮釋,以為她一個人就可以不顧一切、玩法弄法,依據自身的好惡主導徵召,令親痛仇快。
不管是任何制度,如果要取信於人,就必須頭尾一致,不能說變就變、見招拆招。如果世代交替是最高的指導原則,必須依開頭就說清楚,不要讓老縣長說這是針對著他提出來的條件;同時,如果真的要培養新人,也必須全國一致,不能只是適用台南縣,會讓人家覺得輸不起。
同時,不管是否為參考用,民進黨的民調作業一直是為人詬病,除了說問卷的設計、以及果的統計,甚至於接受委託進行民調的公司、或是單位,有太多的疑點,然而,黨中央總是一付高深不可測的姿態,總是讓人覺得有不可告人之處。最讓人質疑的地方。就是幾次民調的比對方式,好像就是費盡心思要讓民調最高的A咖陳唐山落後才甘心,難免讓人以為勝之不武。
如果蔡英文主席真的想要揚名立萬,最起碼的作法是建立制度、不要讓人看來就是派系的傀儡。此外,我們也要奉勸蔡主席,不要剛愎自用、堅持己見、一意孤行,否則,為了討好主流媒體、一心只想要與前總統陳水扁切割,好像贏得二○一二年總統選舉的入場券,卻必須拿陳唐山來祭旗,如此不顧人情義理、沒血沒目屎的作法,就是本土選民唾棄民進黨的最後一塊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