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民族學院院長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報紙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外交休兵的虛與實 *

 

施正鋒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


 

在過去十年來,我國外交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不外加入聯合國、以及增加邦交國數目,其背後的戰略思考,就是以聯合國的會員國身分、以及其他國家的承認,來達到鞏固國家主權的目標。

由於聯合國的席次並非一蹴可幾,邦交國的突破儼然美式足球的觸點得分,無形提高統治者的正當性。然而,當攻城掠地被正式昭告為「烽火外交」,中國勢必不能隱忍,彼此競相以外匯存底做為金元外交的子彈,同時也餵飽了加勒比海、南太平洋、以及拉丁美中國家政客的口袋,而國際社會也嘆為觀止。

馬英九總統上台後提出「外交休兵」的說法,或許有幾分對中國示好的意味,同時,多少也有緩和友國「麻煩製造者」的質疑。然而,低調並非棄守、甚至於投降,否則,善意難免被對方解釋為討饒。

根據最起碼的定義,休兵有互不挖牆腳的意思,也就是說,台灣爭取國際空間之際,彼此不要再你死我活、勢不兩立。保守來看,如果台灣暫時不積極擴張外交版圖,中國也不應該唆使台灣的盟邦倒戈;進一步而言,如果有第三國願意進行雙重承認,中國沒有必要加以打壓。

廣義來看,休兵是彼此和解的第一步,意味著台灣暫時不去為難中國的外交系統。不過,再來就端賴對方投桃報李,如何放出咬著橄欖枝的和平鴿,不要讓人覺得對岸只會執意要台灣片面讓步。在象徵上,至少要讓台灣人可以感受到一點溫暖的同理心,不要老是在口頭上吃我們的豆腐。

如果說「中華民國包含中國大陸」是強詞奪哩,那麼,說「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否定對方,說不好聽一點,就是精神強暴,只會是台灣人更加痛恨中國,於事無補。

除了聯合國的周邊組織,不妨考慮雙方元首在其他國際組織碰面的可能,譬如讓馬英九總統參加亞太經合會。如果中國的民族自信心充足,甚於可以仿效朝鮮半島的六方會談,與台灣共同參與美國主導的太平洋安保體系,從事多邊對話、或是建立信心機制。

終究來看,外交只是手段、屬於戰術層次,最高目標還是共存、共榮,也就是確立台灣的國家主權、以及確保國家安全。如果只是一廂情願、一再退讓,那就是姑息主義,只會讓對方軟土深耕、看對方的施捨。

不過,長期而言,我們還是必須先整合內部的分歧,也就是說,究竟國家定位的差異,是因為國家認同歸屬、還是族群認同競爭的問題?如果我們自己無法先有心靈接觸,更遑論與他者展開相互了解。

當然,中國在堅持「一個中國」之際,何妨嘗試著去探索,為何會有那麼多人追求「一台一中」的夢。同時,我們或可共同想像,在光譜上的這兩個極端,是否有其他的可能選項。






 

* 中國時報2008/10/2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