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民族學院院長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媒體訪談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馬劉決策反覆 重傷人民信心 *

 

 

記者: 李鴻典
第654期
臺北


自毒奶粉事件爆發以來,衛生署決策反反覆覆,馬劉政府由於施政無力,讓民眾處於恐慌的情境,不但犧牲了台灣人民的健康,也讓人民失去信心。

中國出口奶粉以及相關原物料等日前遭驗出內含有機化工產品三聚氰胺,人和動物長期攝取三聚氰胺,會造成生殖、泌尿系統方面的損害;恐形成腎、輸尿管和膀胱結石,甚至誘發膀胱癌!


罄竹難書中國黑心食品


自毒奶粉事件爆發以來,台灣民眾驚覺原來生活周遭許多乳製品內都含有來自中國的黑心原料,人人聞奶色變,尤其是負責食品安全把關的馬政府衛生署,政策反覆不定,甚至遷就檢測儀器能力、跟進香港,放寬三聚氰胺容許標準。後來標準雖改回「未檢出」,但卻又不保證是「零檢出」,使民眾身陷恐慌。


馬政府至今似乎無因應解決之道,只找來原任總統府副祕書長葉金川接任衛生署長,讓前衛生署長林芳郁成了錯誤政策犧牲品,同時派出海基會副祕書長張樹棣領食品衛生「專家團」前往中國了解溝通毒奶粉事宜。


針對衛生署決策如此反覆,民進黨籍立委蔡煌瑯表示,他高度懷疑這與國安會有關,他說,因為毒奶粉事件爆發後,全國民眾都感到憂心,馬劉政府也不可能完全無視,但恐怕一個林芳郁跟衛生署是沒有權力做任何重大決定,更何況林芳郁又不是馬英九的人馬,所以被犧牲掉。


蔡煌瑯指出,中國製造的產品,尤其是食品,對於世界各國來說,都是相當不被信賴的,尤其是日本前不久才發生毒水餃事件,世界各國對中國可說是毫無信心;在毒奶效應延燒下,世界各國都加強管制中國食品,包括印度宣布暫停進口中國奶製品三個月、泰國禁止進口中國白兔太妃糖、義大利全面加強管制中國進口食品、比利時對乳製品來源嚴格管控、歐盟禁止進口中國生乳及乳製品、新加坡相關中國產品退貨,除了中國製造的乳製品外,也將檢驗其他中國食品是否含有三聚氰胺,而印尼衛生部還檢驗出中國製造的豆漿飲料、巧克力也含有三聚氰胺,中國黑心食品「罄竹難書」。


討好中國犧牲人民健康


為了挽救中國產品,於是中國便將香港地區三聚氰胺含量標準訂在二.五ppm,現在則進一步想拉台灣幫中國食品背書,蔡煌瑯表示,「所以我高度懷疑國安會有接收到來自中國的訊息,因此放寬檢驗標準;馬劉政府與中國官方有默契,這是犧牲台灣人民健康、討好中國的可惡行為!」


另外,對於林芳郁下、葉金川上,是否就能平息毒奶粉風暴,蔡煌瑯說,這是不可能的!馬英九只是想用葉金川個人的「英雄剩餘價值」來止住他不斷下滑的民調。他說,論專業,葉金川真的能跟林芳郁相較嗎?不過,葉金川是馬系重要角色,在台北市府時期,也曾被塑造成「抗煞英雄」,現在馬英九因毒奶粉事件一再衝擊,民調又直直落,因此,便想利用葉金川「剩餘的英雄價值」來掩飾馬政府無能的事實。


蔡煌瑯批評,當衛生署放寬三聚氰胺檢測標準時,馬英九又說他是事後才知道,但是,倘若下決策的真的是林芳郁,那放寬三聚氰胺標準的錯誤決策也應該隨著林芳郁的下台而做更動、「人亡政息」才對。現在馬政府卻堅稱標準是「未檢出」,對此,蔡煌瑯表示,這豈不就是在預留未來再發生事情的空間?馬政府實在不應該再用取巧的言詞來欺騙民眾。


蔡煌瑯進一步指出,「其實只要在事件發生的開始,把源頭的水龍頭鎖緊,就不會有如此多的枝節問題產生!但馬劉政府卻無能為力!」蔡煌瑯說,由於施政無力,讓人民失去信心,於是馬政府現在派出所謂專家團前往中國,「演給台灣人民看一下」。但該團沒有調查權,加上中國根本未承認台灣主權,只能考察;而且,國內金車企業在去年十二月向中國「山東都慶股份有限公司」進口奶精被驗出有問題、含有三聚氰胺,但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李維一在九月二十四日的記者會卻說,產品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漿,沒添加三聚氰胺必要,也未檢測出,否認台灣檢測結果。由此可見,中國根本不甩台灣,專家團也僅能片面接受訊息。


政策反覆執政完全傲慢


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賴清德則表示,光從名稱為「專家團」就可看出荒謬性,此團既沒有調查功能,也沒有談判及求償功能,黨團擔心最後只有背書功能。對於防制中國黑心食品,他則認為,怎麼可能要求中國不做黑心食品?難道國際社會沒有一直提出這樣的訴求嗎?與中國談不要做黑心食品是緣木求魚。


賴清德指出,唯一能防制中國黑心食品的作法是嚴格把關,政府應該建立一套嚴格把關的機制。另外,所謂「China-Free」的要求是產品沒有任何原物料來自中國,鼓勵民間成立一個公正客觀的團體進行「 China-Free」認證工作。另外,他表示,為監督此次專家團赴中國的功能,將邀請張樹棣赴黨團會議報告成果。


蔡煌瑯也批評,無論是從馬政府五二○剛上任做出的油價一次調漲決策,或是這次毒奶粉的反覆決策,都將國民黨「完全執政」的「完全傲慢」展露無遺,他說,現在還有人譏諷馬英九宣示的「全民執政」會讓台灣民眾「全民洗腎」。他強調,尤其是行政官員在事發後的表現,更令人不敢恭維;他說,過去發生假米酒、瀝青鴨事件,政府官員、立委為什麼要公開煮燒酒雞、薑母鴨來吃?就是要挽回消費信心。如今,行政院長劉兆玄面對朝野立委在立法院沖泡依照衛生署標準「未檢出」的咖啡、奶茶都不敢喝,那不就是代表劉兆玄對衛生署的政策不背書?也不願苦民所苦,絲毫不體察民意。


執政心態對中卑躬屈膝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施正鋒表示,林芳郁在這次事件中充其量只是替死鬼,至於誰該負責任?應該就是那個「總是事後才知道的高層」;他分析,台灣是趨向總統制、近似雙首長制,但問題是,我們的行政院長並不是經過國會同意,而是由總統直接任命,如此看來,總統確實無法免責。但是,以馬英九的性格來說,是死不認錯,「所以現在行政團隊也都有樣學樣,都是死不認錯」,更礙於面子問題,不可能讓劉兆玄任期比當初的唐飛短,所以不會讓劉兆玄下台。


最可怕的是,馬政府現在正在全力討好中國,所以才會放寬三聚氰胺的檢測標準,參照中國香港地區,將容許標準提高,現在更是改成只要驗不出來就是合格,施正鋒指出,台灣是民主國家,但卻因為馬政府的一中原則,卻要成為中國的試驗品,「台灣人要幫中國人試菜、當白老鼠!」


「台灣面臨的結構性問題就是馬英九用盡一切方法替中國解套,北京奧運中國矮化台灣時是如此,現在的毒奶粉也是如此」施正鋒說,在這種對中國卑躬屈膝的執政心態下,縱使馬英九找來葉金川,恐怕也只能形塑解決問題的假象,實際上只要「替中國著想」的心態未變,什麼都是枉然。他說,對這次事件,有內閣閣員抱怨,為什麼中國犯錯要懲罰台灣官員?卻沒有想到台灣的政府也在犯錯;海關跟衛生署相互推諉、縣市政府跟中央政府相互推諉、不同部會相互推諉,而馬英九則認為他不應該站上第一線,不敢負責的「二線宅男總統」,其實也是在推諉。施正鋒說,劉兆玄又不是人民選出來的,何德何能?任命劉兆玄的馬英九,當你的幕僚長跟下屬出錯,難道不該負責任嗎?


食衣住行中國黑影籠罩


另一方面,對於馬政府的犯錯連連,施正鋒表示,主權爭議部分,或許牽涉到聯合國與中國壓力,因此短期難有作為;股市成災部分,或許牽涉到全球金融風暴,因此不能全怪馬政府;軍購部分,或許美方也有其考量。然而,台灣民眾在馬政府治理下,卻連民生基本所需,最起碼的食衣住行都出現問題。


施正鋒指出,食的部分,當然就是現在最令人恐慌的中國黑心食品流竄台灣問題;衣的部分,也有中國製、含螢光劑的嬰兒衣物、童裝,正在危害台灣應幼童,讓台灣寶寶成為「螢火蟲寶寶」;住的部分,有如台北市東星大樓、汐止林肯大郡的九二一震災受災戶無家可歸;行的部分,則有人為疏失的台中后豐斷橋奪命危機。這些都只是行政能力,而非政治判斷,馬政府不羞愧嗎?對得起台灣人嗎?


至於行政院派出專家團前往中國,施正鋒也不客氣批評「是去討饒嗎?」他透露,前陣子有美方人士與他對話,美方人士覺得台灣馬政府若要與中國和解未嘗不可但應該是各退一步,結果馬政府卻一直退,「專家團到中國是要幹嘛?去接受指示嗎?」


提及三聚氰胺容許標準決策,施正鋒說,有人質疑是衛生署想為主持食品研究所的劉兆玄夫人錢明賽檢驗結果解套才放寬,「也許有這種可能」,但實際上,這都只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問題根本仍在於馬政府的一個中國原則,等著中國來接收,所以國防也不用、軍購也放棄。他舉例,現在這種問題的嚴重已經出現在教育上面,教育部九月十七日宣布,由於「通用拼音」無法跟國際接軌,決定將「通用拼音」政策改為「漢語拼音」,這其實也是照著中國標準在走,儼然意識形態領政。


博士專家愈處理愈危機


東吳大學政治系主任羅致政則指出,這次的事件凸顯馬政府危機管理體制出問題;他說,其實在發生九二一震災、SARS後,民進黨政府就特別重視危機處理體制,因此,行政院內部是存有風險管理以及危機管理機制,相關辦法甚至明定在研考會裡。但馬政府、劉內閣卻自以為了不起,對常任文官不信任,常任文官也會覺得「那我何必教你」。他說,這次事件恰好反映劉內閣自認為專家、博士的心態,是禁不起考驗的;「執政者最不應該的就是把危機繼續擴大!」羅致政指出,身為執政者,應該是負責解決問題,不過,馬劉政府卻是「處理危機,愈處理危機愈嚴重」,原本僅是單純的食品衛生安全,在政策反覆、交代不清下,現在已經造成社會不穩定,同時也衝擊消費市場,更讓人民對政府失去信心;不過,他也說,對此並不感到意外,因為以馬英九過去市府經驗來看,SARS期間和平醫院淪陷、邱小妹人球事件、納莉風災等,「過去是台北市民受害,現在是全國人民受害」。


另外,羅致政也憂心,在馬政府施政紊亂態勢下,未來恐有更多危機出現,他舉例,現在馬政府高唱「中國好」,讓兩岸社會交流頻繁,然而,當毒奶粉事件發生時,馬英九卻還要開放中國學生來台灣念大學,他說,當台灣學生到國外留學時,都會打工賺錢,難道馬英九可以保證屆時來台的中國學生不會是「假留學真打工?」馬政府「只會開放,不會管理」。


毒奶事件變相政治操作?


另一方面,馬英九找來葉金川,以為毒奶粉事件可以就此平息,但羅致政指出,實際上,葉金川能處理的恐怕只有衛生署的媒體應對問題,只能包裝衛生署,但毒奶粉事件不單純只是衛生署的問題,還包括了交通運輸、海關等,還是葉金川可以跨部會統御?他強調,現在問題不在於內閣,而是馬英九的領導能力;他批評,馬英九執政至今,展現不出任何魄力與決心,更遑論要讓人民安心。事件發生至今,全國人民都不安心,馬英九卻未曾公開講話,「不要求他道歉,但至少該喊話穩定民心吧!」只找來葉金川以為能就此了事,羅致政說,人民需要你的時候,總統卻躲起來,退到二線、三線,未來若再發生任何重大危機,要全國民眾如何安心?如何能對這樣的政府有信心?


澄社執委、政大社會系教授顧忠華分析,這整起事件倘若能在第一時間,很快的禁止相關產品、盡快檢驗,同時了解歐美作法,進行處理,相信不會演變成今日無法收拾的地步。他說,這當中資訊也出現很大落差,這是否與台灣不是世界衛生組織會員國有關,所以影響資訊流通。


顧忠華說,其實也有人認為這背後有政治操作,像是中國國台辦幫都慶背書,那難道是金車自己添加三聚氰胺?例如聯合報報導歐盟將三聚氰胺容許量訂為二.五ppm,「衛生署雖已初步掌握,但不敢告訴台灣民眾」。但實際上,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最新規定的TDI(每人每日容忍量)是○.五ppm,同時也非產品容許含量上限:而且,既然衛生署不敢告訴民眾,那聯合報又為何敢報導?而且還引用錯誤數據,是有意還是無意?又有什麼目的呢?


風險管理應有周延機制


「政府應該有風險意識!」顧忠華強調,社會學說現在的社會是風險社會,因此政府要有風險意識,隨時提高警覺,尤其是有關食品健康安全這一環。他說,有關食品上下架的檢測標準,現在也有說法是政府背後有財團、廠商的利益壓力;無論如何,都要把這次事件看成教訓,業者、廠商要建立商譽,就應該有風險溝通以及處理機制,當然,政府更該如此。


至於馬英九找葉金川救火,顧忠華認為,葉金川在危機處理上確實好過林芳郁,但問題是,衛生署政策反反覆覆,先前一日多變,未來呢?可以隨時變動的標準,確實讓人很不放心,消費者都成了驚弓之鳥。而有關劉揆的態度,顧忠華則批評,院長的姿態確實過於矯情,「不懂得當今民意政治的政治語言。」

毒奶對策 反反覆覆

9.12衛生署晚間依據海基會轉知中國有關部門所發布資訊,模里西斯商新西蘭乳品公司台灣分公司可能有進口中國三鹿集團所生產三鹿牌奶粉,其疑於生產時有遭受三聚氰胺乙事,緊急進行相關查證處置工作、禁止相關物品移動,追查流向。

9.17中國國家質檢總局9月16日公布抽驗嬰幼兒配方奶粉結果,共有22家業者產品檢出三聚氰胺。衛生署決議自即日起,全面禁止中國22家業者(包含三鹿)相關之乳製品進口。

9.21金車「主動」通報衛生署,該公司所生產8種產品疑似有受三聚氰胺污染,衛生署下令要求業者全面下架回收。要求相關業者均全面立即「自我檢測」;全國衛生單位就國內相關產品立即進行全面抽驗工作。禁止中國奶粉、乳製品及植物性蛋白產品進口,直至事件澄清為止。

9.23即日起,「凡食物『成品』中含中國製造之『植物性蛋白』、奶精及乳製品等成份者一律於24小時內下架;前述植物性蛋白、奶精及其他乳製品『原料』,全部封存停止販售」。逐批檢驗下架之成品或封存之原料(含半成品),不合格者銷燬,合格者發給證明,始得恢復販售。

9.24衛生署於傍晚6時舉行的記者會發布新聞稿,宣稱「明天開始毒奶一掃而空,三合一咖啡、奶茶及奶精之粉狀及液狀產品自中國進口者,立即下架。」但對於前晚要求下架的「植物性蛋白」隻字未提,還說烘焙及奶粉類產品也無須下架。

9.24晚間9時,衛生署再度舉行記者會,宣布三小時前發的「明天開始毒奶一掃而空」新聞稿作廢。標準恢復為23日的「凡是含有中國進口植物性蛋白、奶精及乳製品等成分產品跟原料,全部下架,暫停販售。」不過,衛生署放寬檢測標準,表示經參考國際檢驗方法及「香港」近日立法規定之標準,並由藥物食品檢驗局與食品工業研究所專家會商後,決定我國宜採2.5ppm為判定標準。也就是檢驗標準未逾2.5ppm即可上架,「對於業者造成不便,感到抱歉」。

9.25衛生署解釋,制定出食品中檢出最大容許量為2.5ppm標準,是考慮國內檢驗機構的檢驗能力,至於過去未制定三聚氰胺食品檢驗標準,是因為三聚氰胺根本不能添加於食品。自稱「所有的政策都是他制定方向」的衛生署長林芳郁請辭獲准。

9.26總統府副秘書長葉金川接任衛生署長。葉金川宣布,自即日起,三聚氰胺檢驗結果只有「檢出」與「未檢出」,不再另訂衛生標準。也就是毒奶標準「未來「由檢測儀器做主」,「未檢出」也不代表三聚氰胺為零標準。

(整理╱李鴻典) 

◎執政心態改變? 才能解決問題

行政院劉兆玄內閣上任至今問題層出不窮,但面對問題時,卻未見劉揆有何因應解決之道,反而是不斷成立的跨部會小組,讓許多內閣閣員感到頭痛,自己部會的事情都解決不完了,哪還有心思去處理跨部會業務;何況行政院本來就有負責協調跨部會決議的政務委員,搞這麼多跨部會小組不知有何作用?

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9月26日宣布設立「政府協助企業經營資金專案小組」,成為劉內閣上任四個月來第17個跨部會專案小組。平均下來,劉揆每個月至少端出4個任務編組;包括還未上任,因內定內政部長廖風德驟逝,率先提出設立「首長健康顧問小組」,為落實馬蕭大選的稅改政見,成立「賦稅改革小組」。其他還有「提振景氣」、「穩定物價」、「關懷弱勢」、「因應陸客來台」、「北京奧運因應」、「高雄海空聯外經濟發展」、「婦權會跨部會」、「二次金改檢討」、「扁家海外密帳調查」、「政府組織再造」、「加強地方建設」、「整合國家能源」、「危機處理運作機制」、「毒奶粉食品安全」、「政府協助企業經營資金專案」等小組。

只是成立這麼多的專案小組,真的有用嗎?從內涵來看,例如最新成立的「政府協助企業經營資金專案小組」,是為了因應景氣不好,防止企業爆發倒閉潮而設,但功能和「提振景氣小組」一模一樣,召集部會也差不多;不少資深官員大嘆,劉揆可能把專案小組當成萬靈丹,習慣開完會就以專案小組為最後結論。

曾任政務官的民進黨籍立委蔡煌瑯指出,劉內閣之所以會「疊床架屋」,想透過成立專案小組來解決問題,實際上就是無法掌握施政重點,而從上任至今,每天都忙著危機處理,但卻似乎也沒有真正解決任何問題,很多時候還是「才剛滅了火,卻又出來帶頭放火」,提不出鼓舞人心的政策,接連面對油價調漲、通貨膨,漲、主權爭議、股市成災、毒奶事件,都處理的「二二六六(零零落落)」,因此連利多政策也被看衰,他直言,倘若不願反省,調整心態、施政方向,就算有一百個跨部會小組,也難以解決一個問題。(李鴻典)

 





 

* 新台灣新聞週刊2008/10/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