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給馬英九的紅包*
|
||||||||
施正鋒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 |
||||||||
在馬英九於總統就職演說中對中國釋出善意之後,中國國台辦主任陳雲林立刻做了看來讚許的正面回應,同意在「九二共識」基礎之下恢復協商,應允啟動三通的進程。不管直航是否真的如閣揆劉兆玄所誓言,將能如期在七月展開週末包機,眼前看來,至少是給馬英九包了一個大紅包。 陳水扁總統任內一再以台灣的尼克森自居,期待能像金大中走訪北韓一樣,前往中國進行破冰之旅,也就是所謂的「民共和解」,不過,卻一直未能獲得中國的搭理;同樣地,儘管民進黨政府望穿秋水,希望能與中國就三通達成協議,甚至於連直航的名目都可以模糊淡化,然而,不知為何,中南海就是敬謝不敏。
就立場而言,除了偶而因為媒體操作而出言不遜,民進黨的中國政策未必就比李登輝時代的「戒急用忍」來得有「新重商主義」的自我保護色彩,特別是在總統初選後排除主張大膽西進的許信良以後,舉黨上下昨非今是,扁政府全力擁抱「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對內只得以族群衝撞的語言來掩飾其國家定位的卻步。
其實,如果就基本傾向而言,馬英九自來好比一個仍然生活在冷戰時代的反共愛盟戰士,對於中國一向不假詞色,尤其是在每逢追悼六四天安門民主志士之時。然而,或許是迫於選票的考量,馬在第一任總統任內必須全心全意拼好經濟,而經濟成長又建立在仰賴與中國整合的假設上,因此,言語上不能表現出有一點挑釁的姿態,既要「和解休兵」、又要「和平共榮」,身段可以說是夠軟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所謂的「一中各表」,其實就是「兩個中國」的委婉提法,雖然不再堅持漢賊不兩立,卻與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有所扞格,甚至於與李登輝的「特殊國與國關係」只有程度上的差別。進一步來看,雖然馬英九刻意將「不統」與「不獨、不武」混搭在一起,聽來好像沒有那麼刺耳,然而,如果根據老共過去的說法,不想統一就是變相的台獨,那麼,對方為何此番隱忍不發?
到底是中國的對台政策有所丕變,還是因為北京奧運在即,暫時不願節外生枝,先給台灣一點甜頭吃?如果是前者,究竟北京是察覺即將下臺的小布希在台海議題上、還是美國的全球佈局有所調整,即將不再對中國的頤指氣使委曲求全,因此,對岸不能不對台灣留一點喘息的空間,也給自己有相當轉圜的餘地?
如果是後者,馬英九必須有所警惕,即使直航在短期內可以帶來榮景的表象,然而,長期而言,台灣與中國的不對稱經濟整合,將很難不轉換為政治上的支配關係;屆時,當北京予取予求之際,台灣的地位將與香港、澳門何異?自許為「戰後新移民」的馬英九,面對台灣人民的托付,留著紅包袋就好,最好還是退回現金。
令人納悶的是,在對外政策上,如果說朝野之間必須有所分工,往往是由在野黨當壞人,以便讓執政黨可以出面當好人。在過去八年,國民黨與在民進黨政府競相搶兩岸開放的頭香,讓人誤以為是國家派出去的特使,著實令人搖頭。如今,物換星移,民進黨下台一鞠躬,剛走馬上任的主席蔡英文就東施效顰、自動請纓訪中,依然摸不清自己的角色。難道,大家當真要寄望借將自台聯的陸委會賴幸媛當煞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