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雜誌

E-mail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由統治的本質看國民黨*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中國國民黨在1945年接收台灣,隨後嵌入移植中華民國、強加於台灣人身上。從革命、法西斯、到民主政黨,由中華民國在中國、中華民國到台灣、中華民國在台灣,國民黨即使裂解為新黨、親民黨、以及台聯黨,迄今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只不過,從九月政爭、太陽花學運、到九合一選舉挫敗,國民黨內部仍然傾軋不已,是否已經日薄西山?我們不妨以統治的本質來了解看看。

不管是個人或國家的政治行為、或是更廣義的社會行為,可以解釋的因素不外利益、權力、或是認同,有時候還可以加上制度。以台灣自來的統治者來說,殖民者多半是為了榨取經濟利益、或是安全考量,有時納入是視為工具性的屏風或跳板,萬一不得已的時候,還可以當作走路用的反攻基地。當然,除了看好處,也要看能耐;如果可以直接統治最好,如果一時無力採取直接統治,在光譜上也可以有勢力範圍、藩屬、形式歸順的化外之地、或是利用間接統治等選擇。

直接統治的最重要指標是所配置的軍警與當地人口的百分比,成本比較高;相對之下,如果原本的社會已經發展到相當的整合程度,在軍事綏靖之後,未嘗不可授權代理人間接統治。譬如法國在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分別進行直接統治及間接統治,多少與當地的政治結構有關。另外,殖民者多半有殖民模式的偏好,大體而言,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比利時、以及日本偏好直接統治,羅馬帝國、奧匈帝國、土耳其、德國、荷蘭、俄羅斯、以及英國習於肉粽串一般的間接統治,有買辦就用。

荷蘭東印度公司很會盤算,到台灣與平埔族合作、共生,那是典型的間接統治關係。鄭氏王朝武裝抗清失利後屯墾台灣,一方面掃蕩原住民族、一方面引入漢人政經制度,則是不折不扣的直接統治。滿清初期「以漢制漢」,等待平定三藩之亂,當然不允許東寧王朝自立,儘管如此,納入之後消極治理,面對民變疲於奔命,以夷制夷,基本上是間接統治;直到牡丹社之後,清廷才積極開山撫番,以漢制番、特許開發的背後還是間接統治。日本在台灣沿用保甲制度,相當程度是警察國家,不過,直接統治不像在韓國實施得那麼徹底,可能是因為瘴癘之氣。

國民黨接收初期進行混和統治,陳儀的行政長官公署形同總督府,一方面從福建廣東調訓人員進駐,另一方面遣送半山回台。國民黨兵敗退守台灣,以軍事戒嚴君臨,一面裹脅殘餘的舊家族、一方面扶植地方派系(包括農會、漁會、以及水利會),採取垂直分工、以及水平隔離(包括居住、以及職業的實質區隔),本質上是間接統治。即使蔣經國由「內地化」走向「催台青」,連翰林院的滿漢均衡都不如。

人算不如天算,蔣經國在孫運璿未及接班過世,樣版的李登輝真除,展開台灣的民主化。虎口下的總統無將無兵,只好以政領黨,透過修憲進行國會改選、以及總統直選,由本土派的立委對抗保守份子。原本,地方派系的頭頭只允許當省議員,國會席次在凍省後大增,不少人北上勤王,幫助李登輝穩住政權。特許加盟店的店東竟然浩浩蕩蕩逛入總店大放厥詞,甚至於左右經營權,是可忍、孰不可忍,那就是國民黨今天所面對的困境。

就政治學的「協合式民主」(consociationalism)而言,族群之間的和解及合作不一定要透過形式上的聯合內閣,只要不是不是監督看管的關係,政黨內部也可以實質落實。台灣人本來就是「好管教」,只要條件談得攏,老是被分配行銷跑業務也無所謂;只不過,在分紅不均的情況下,做冷氣房的企劃經理老是頤指氣使,大家遲早要翻臉的。在商言商,總店覬覦地方開發出來的穩定市場,然後派個肉腳直營店長來吃掉,那當然是無法服人。

如果說軍公教檢警特的壟斷是歷史遺,那是不得已的族群分工。只不過在民主時代,暫且不談統獨等國家定位的信念,還是要看選民的態度,少數權貴總不能老是自囿於滿人八旗漢軍綠營的域。馬英九在2008年選上總統,打破「外省人選不上總統」的迷思,然而,當他醜化李登輝政權為黑金、不停無情打壓王金平,只能說是營業部與直營店的傲慢;換句話說,馬英九不只是想要重回過去的間接統治,甚至於打算採取直接統治。如果停留在壟斷的時代,獨家代理要給誰就給誰,顧客沒話說;然而,當下顧客至上,一切講效率,直接、間接統治都沒有用。

回顧台灣過去二十年的政治發展,大致上是制約於大中小三個三角形(圖1)。就實際上的運作,關鍵的是由政客、財團、以及官僚體系所組成的三角形:政治人物透過選舉獲得統治的正當性,平日忙著鬥爭,真正的老則掌控金權的財團,他們操控官僚、擁有媒體、豢養政客,實踐著馬克斯所預測的國家機器壟斷。在這下面,每天例行的社會運轉授權給產官學鐵三角,他們貪婪地分配資源,彷彿是連看到人都不怕的肥鼠,不高興還要瞪你一眼。其實,隱身在後面的是國際權力大三角,不管使用民族大義、自由經濟、還是全球戰略,也不管那個政黨執政,內政外交都爭脫不了強權的雙駕馭。

        在這樣的政治結構下,不管是政黨、還是政客,表面是由他們掌權,卻必須小心翼翼地玩著所謂的「二階競局」。對外而言,作為受託的仲介,他們必須協商合理的間接統治服務費;假使對方剝削得太厲害而沒有利頭,就不時要硬起來表演抗爭的戲碼。外內而言,民主的秀必須很認真地表演,特別是在SNG前面,這樣,才有對外喊價的資格;當然,外力也不能壓得太緊而喘不過氣來,否則,代議政治的櫥窗玻璃會被擠破。對於老百姓來說,固定的投票、議會的馬戲、加上每天的扣應,應該就心可以滿意足了。當然,偶而會有脫軌的忘情演出,不過,激情過後,大致上還是回到大家熟悉的生活方式,各自表演恰如其分的角色。

        民進黨執政八年,原想左右逢源,無奈老共不賞臉。國民黨班師回朝,老馬兩個女兒分別押在美、中當人質,當然獲得青睞。只不過,把服貿協議怪罪老王,害他失去馬習會、和平協議、以及諾貝爾和平獎,說穿了是過於猴急。仲介兩邊收錢可以理解,只不過,效率好不說,生意又不是只有作一次,總不把馬衣食父母都賣了?這就是馬英九統治集團不智的地方。

        除了吃肉不吐骨頭,馬英九又挾持著外省族群,期待扮演關鍵少數的角色。對他來說,首選的接班人是江宜樺、或是者至少吳敦義,相對之下,絕對不能讓王金平留在國會、更不用說當選總統。對於馬英九來說,即使以洪秀柱卡住王金平、或是嚇阻朱立倫,因而導致國民黨大選挫敗,終究還是可以讓位吳敦義、再由他來進行特赦,根本不怕未來的司法訴究。

        對於國民黨本土派來說,當年選擇跟國民黨合作,不管是出於虛與委蛇、還是投懷送抱,自來在地方上戍守第一線跟綠營周旋的是自己,而上線母雞在過去的選舉往往還要仰賴他們這些下線小雞業績。現在,不是被嫌穿拖鞋、就是嫌嚼檳榔,「棟」輒得,違紀點數東扣西扣就沒有了,連提名都要被玩弄。坦白說,如果連朱立倫都不能信任,這些基層黑手的還有機會嗎?

        問題是,國民黨當年所選擇的間接統治結盟對象,個性上有一定的特色,似乎是百般屈辱也要守著藍色的貞節牌坊,要他們撥亂反正似乎是遙遠的夢。同樣地,國民黨在地方上扶植派系的策略,不管紅黑白派,一向是相互制衡,誰也不服誰;尤其是在立委選舉改制後,膽敢走出舒服自在採取單一選區者看來不多。問題是,委屈未必可以求全、客氣讓步往往被視為懦弱,馬英九民調支持度即使再低,依然可以安心跑他的步。然則,如果不能義無反顧,包括朱立倫在內都將政治前途無亮,他們甘心嗎?

        由於民進黨為了協調所謂的第三勢力已經自顧不暇台聯則動向不明,而親民黨宋楚瑜頗有句踐復國雄心,看來都不太可能吸納國民黨本土派。在大選半年前,如果朱王不能剷除馬英九的保守勢力,除非認命,就只剩下自立門戶途,放手一搏,還有維繫命脈的機會。不知道誰是第二李登輝?

 


*《婉君雜誌》第三期   2015/06/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