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雜誌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目前棲身於中華民國之下,雖然有實質的獨立,法理獨立一直是有所侷限。然而,如果真的要追求名實皆備的台灣獨立,因為有中國從中作梗、加上美國投鼠忌器,台灣人不輕易表達自己建國的意願。除了外部因素,我們以為,血濃於水的原生性認同、以及對於中華民國體制的習慣,羈絆著台灣人,以致於無法將自己的認同提升為想要建立「民族國家」(nation-state)的信念。

        我們知道,台灣人的漢人祖先當年度過黑水溝、逃離唐山來到台灣來,就是要追求新天地。然而,中國的政權接踵而至,終於有「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的抗爭。可惜,先人多於虛幻的父系漢人血統,打著反清復明的旗幟,基本上是復辟(restoration)的思想,不如美洲墾殖社會有建立新國度的決心。這樣的尷尬,也出現在領導南美從西班牙獨立的英雄玻利瓦(Simon Boliva)身上:

我們既非歐洲人、亦非印地安人,而是介於原住民與西班牙人之間的混合人種。我們生為美洲人,但是法律上卻是歐洲人,因此要進行一場兩面作戰一方面要與原住民爭奪土地的所有權,同時又要與入侵的西班牙人對抗,以確保我們的出生之國。因此,我們的處境實在是錯綜複雜。

        一直要到二二八事件以後,台灣人百思不解,為何引頸盼來的同胞竟然比異族殖民者來得殘暴?才開始出現具有現代意義的台灣民族運動,也就是「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希望當家做主、不要被外來政權統治。只不過,台灣人長期接受中國國民黨的中國化教育荼毒,跳不出中國/漢人/華人/唐人的框框。

        儘管自認為是台灣人的比例逐年攀升,然而,大部分的人還是相信自己是中國人,當然對於政治中國有所遐思,特別是對岸經濟富裕後。當年,美洲的安格魯薩克森墾殖者,面對英國「有稅沒有代表」的欺凌,毅然決定不要繼續接受殖民統治,想要有自己的國家;在他們主張「我們不是英國人」那一霎那,他們的集體認同已經昇華為「美國民族」(American Nation),比我們有骨氣多了。

        中華民國是台灣人頭上的另一個緊摳咒。戰後,盟軍無端把國民黨的軍隊派來台灣接收,沒多久蔣家政權因為國共鬥爭失利,被迫流亡台灣,遷來中華民國體制,從此實施人類史上最久的軍事戒嚴統治。經過多人的努力犧牲,體制內外交互合作,終於在1990年代展開民主化。儘管這只是借殼上市的權宜之計,不少人處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不知「進入體制反體制」的道理,並以參與選舉而捍衛中華民國,行徑與當年的中華新黨殊途同歸。

        最重要的是,除了一些商業台獨,不少政客打著台獨反台獨,更是讓一般人卻步的理由之。拿了獨家代理權,卻老是嫌產品沒有市場,那要怪誰呢?有夢卻不敢大膽追求,不能老是怪別人。

 


*《台灣時代》,4期,2013/0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