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F:\施老師網頁資料\雜誌magazine\home.gif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政治觀察/雜誌

 描述: F:\施老師網頁資料\雜誌magazine\mail.gifE-mail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國民政府對於民間興學的疑懼*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暨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位於中國瀋陽的東北大學,是張作霖所興辦的。據說蔣介石當年接見異擁戴的張少帥,問他這所大學是幹啥用的?傳聞張學良的回答是「培養人才」;老蔣當然知道這是「培養班底」的溫床。

戰後,國民政府被共產黨逼到走投無路,最後退守台灣,對於台灣人戒慎小心。不少台灣人菁英在二二八事件集體罹難,白色恐怖又將死裡逃生的人關到火燒島,接下來,外來政權的重點就是在如何圍堵台灣人的領導人物出現,特別是對於高等教育的掌控。

自從軍隊開入延平學院,強制停辦,政府的訊息是很清楚的,台灣人是不被允許創設大學的。因此,早期除了日治時代所留下來的院校改為國立大學,再來就是一些中國大學在台灣的「復校」、或是有外國教會撐腰者。逢甲大學有反日的丘逢甲、淡江大學有黨國元老居正的淵源,而真正本土的長榮大學,則是在李登輝總統主政時期才獲准成立的。誰也不會想到,日後竟然大學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長期以來,國民黨政府把大學視為社會控制的機制,而大學校長就是黨部的負責人,特別是台灣大學校長儼然就是廣義內閣的成員,生涯規劃的下一站往往是教育部長。為了羈糜讀書人,國家大量注國立大學;至於私立大學,顯然是被視為私生子,除了嚴格控制學費,連國家補助也是要看聽話的程度。

儘管經過教育改革多年,表面上是多元的入學管道增多,然而,社會上的貧富懸殊卻毫不客氣地表現在公私立大學的錄取。不管甄試、還是筆試,家貧者大多必須學費比較貴的私立大學,而國立大學家長的社會經濟背景一般較高,顯然就是劫貧濟富的制度。

德國的大學全部是公立的,不用學費。相對地,日本的公立大學近年採取行政法人化,就是必須自負盈虧,自然會有市場機制解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所提出來的十年政綱,主張未來公立大學的學生數應該過半。顯然,朝野政黨只有五十步與一百步的差別。

我們不禁想到常年無法解決的直轄市問題,由於統籌款的分配不均,沒有人願意通盤解決,到後來,朝野政黨乾脆同意將直轄市增加為五個,造成富者恆富、貧者越貧。其實,與其維持現有的制度,倒不如廢除直轄市;當然,也有人主張大家都升格為直轄市,就沒甚麼好吵的了。


 * 《玉山周報》,114期,2011/8/2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