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能為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做甚麼?*
|
||||||||
施正鋒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 |
||||||||
我直接與原住民族研究的邂逅,是在1998年受邀寫了一篇〈國際潮流與原住民權利〉,發表於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主辦「台灣原住民民族權及人權學術研討會」,從此,開始有機會進入原住民族權利保障的領域。近年來,我陸續寫了有關原住民族主權、自治權、土地權、資源權、文化權等論文,也出版過《台灣原住民族政治與政策》,近日出版了《原住民族人權》。 家母是玉里人,親戚遍及花東縱谷,尤其是壽豐,而我小時候也在花蓮住過,因此,來到東華大學,有回娘家的感覺。我原本的生涯規劃是多寫幾本書,不用再被學術研討會的邀稿羈絆;不過,既然接受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一職,我會戮力從下面幾個方向著手。 對於學生來說,除了持續聘任學有專長的老師,我會一方面強化大學部畢業生參加國家考試,另一方面,我會鼓勵畢業生進入國內研究所、甚至於出國留學。對於後者,除了美澳紐加,我們可以思考中南美洲,除了說這些國家的原住民族權利保障有其特殊之處,也可配合我國邦交國的發展;當然,我們除了必須再爭取相關單位的留學名額,還要一分面強化學術交流(姊妹校),另一方面是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可以早日取得博士學位,回到東華任教。現在快進入2008年,如果順利的話,我們在2012年可以有自己的校友擔任民族學院的年輕教授。 對於同僚來說,我希望能做短中長期的規劃,協調院內同仁進行整合型的研究,以民族學院為中心,並邀請其他學術單位的同儕參與。我的想法是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的建構,也就是說,要超越傳統將原住民族當作被觀察的客體的做法,以原住民族為主體,思考學術研究如何貢獻知識上的力量;因此,我們不只是要關心原住民族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上的權利保障,還要想辦法讓原住民族成為國家的主體。 我的具體做法是鼓勵年輕的同仁升等,因此,大家把這個計畫當作核心來進行研究;然後,以學術成果發表會的方式來進行學術交流,讓相關領域的前輩來認識我們的工作者;再來,經過適當的審查機制,我們可以發表在自己的一個《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最後,我們會以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出版社的名義,全額、半額、或是定額補助同仁出版升等著作。 有關於與社會的接軌,我們應該有國家智庫的自我定位,也就是說,我們的系所要與原民會的相關單位密切聯繫,確實掌握政策走向的研議需求;我們甚至於要主導整個國家原住民族政策走向,在同仁的研究卓越之下,影響輿論對於原住民族的建構,讓政策制定者必須向民族學院請益。當然,為了從事研究領域的分工,我們有必要成立原住民族研究的協調,把相關系、所、或是中心結合起來。 我想,身為院長,無可旁貸的責任是擔任院方與校長、以及一級會議的橋樑,包括人事名額、經費分配、以及法規制定。我會向大家證明,原住民民族學院將是東華大學的一塊璞玉,經過學校、老師、以及學生的共同努力,會讓大家覺得驕傲。 * 《月眉書訊月刊 》,第138期,20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