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F:\home.gif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網路訊息臉書

描述: F:\mail.gif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對於科學進步不同的看法*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好多年前,我寫了一篇大概叫做〈原住民族歷史重建〉的論文,原住民朋友很包容、甚至於鼓勵看看白浪有甚麼不同觀點。後來,去宜蘭發表一篇平埔族的東西,一名學者立即站起來挑戰,「你去過部落嗎?」。又有一次,審查人的意見是,「又沒有引用新出爐的史料,又甚麼貢獻可言?」

        專業領域及學門不同,對於所謂的「科學進步」(scientific progress)有不一樣的看法。後來,我在一篇論文的註腳作了如下的說明:

 

在科學哲學的範疇裡頭,所謂的「科學進步」(scientific progress),基本上是指認知層面上的進步,也就是在知識的追尋上有所改進(improvementNiiniluoto, 2007: 3-4。根據Eino Kaila 的相對簡潔(simplicity),也就是指解釋力量之於(除以)理論結構的複雜度,有兩種進步的情形:(一)採取更簡潔的解釋;以及(二)比原先更複雜的解釋,卻能解釋相對上更多的東西Niiniluoto, 2007: 11; Stintonen, 2003

由於學科的專業不同,容或有規範上的差異。具體而言,社會科學/政治學關心的是規律的觀察、以及解釋,至於史料的挖掘、詮釋、或是否(譬如奏摺的可信度),這應該是歷史學家的領域,我們既無力判斷、也無心置喙。

 

        用國中的幾何來比喻好了。同樣的前提條件,可能有多種不同的解題方式,如果有人使用比較簡單的步驟就證明出來,那當然是一種進步。如果能運用比較少的東西,就可以解釋相同的結果,那當然是比較高明。如果能用相同、甚至於更少的東西,卻可以有不同的見解,那也是一種貢獻。

        傳統的科學觀是一種「加料的」(additive)途徑,不過,到了某些階段,邊際效應已經到底了,如果硬要加東西,很可能會開始產生負效應。這時候,如果能改變生產曲線,這時候,已經不是增加材料的問題,而是公式、生產線、或是管理的改弦更張。偶而碰到瓶頸轉個彎,說不定柳暗花明又一村。

        以我們熟悉的包為例,基本素材是五花肉和酸菜,當然,近年來有人嘗試作不同的組合,譬如,以芝麻醬取代花生粉,也未嘗不可。近年來,有人大膽使用豬舌換扣肉,甚至於台中逢甲商圈出現「熊手包」,以炸雞腿、炸魚排來取代;另外,饅頭也可以進行改良,不一定要一成不變。

我用簡單的方式來說明:

如果現在是 X1 X2 → Y(現有的生產方式)

一般的想法是希望 X1 X2 X3 → Y Y1(加料)

然而,如果能找出 X1 → Y 的方式(提高效率)

或是 X1 X2 → Y Y1(不同食譜)

後兩種都可以算是進步。

我是願意嘗試新鮮事物的人。

 


*臉書2013/08/1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