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F:\home.gif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網路訊息臉書

描述: F:\mail.gif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唸書的目的是要作甚麼?*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有關於科舉制度如何影響師資培育、或是教材教法,這是教育專業的東西,我無力分析、或是解決,儘管先前也曾經被派去全國教高中老師公民課。然而,為何大家都要一直唸書,難道會考試就意味上進嗎?難道學歷比較高的就對社會貢獻比較多?難道我們的教育不能看性向來循循善誘嗎?

        從小到大,一關又一關,看到多少私立學校打出來的同學,即使聯考過關,不管是台中中、或是台灣大學,背後如果沒有老師拿著鞭子侍候,就鬆懈下來了。即使到了美國,看到一個有獎學金的學妹修完所有的課程以後,竟然要休學,指導教授錯不已,外人則猜想是否被老師刁難;結果都不是,原來是從小被洗腦「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從來沒有自己作選擇過,現在父母管不到了,很累、想要相夫教子。很可笑,卻是活生生的例子。

        我們會想唸書,是父母鼓勵我們:如果有興趣,他們會想辦法,因為過去自己失栽培。家裡沒有田產、也不是有錢人,還好,我們有獎學金出國念,一路念到博士。我們夫婦算是比較幸運,可以找到有興趣、又可以發揮專長的工作,如魚得水。老實說,當時如果留在台灣,也只能過一天算一天。

        看到大家都要念大學,無可厚非,反正,當作做為公民所必需的;然而,那麼多人想念研究所,那就匪夷所思了。我們那時候念碩士,老美的作法是要看看你是否為作研究的料子,如果是就鼓勵你寫論文,然會後寫封好的介紹信綁你申請獎學金,送你去繼續念博士;如果不是也沒有關係,不要寫論文,趕快畢業進入社會。

        現在,如果只是不想一下子進入職場,把研究所當作思考生涯規劃的緩衝期,只要家裡沒有經濟的壓力,倒也無妨;即使是為了退休金可以多一點,這也是人之常情,反正,大家都會盤算投資報酬率。然而,看一些人(不是所有人)忙著進修,甚至於暑假還出國念,自己的學生卻不關心;如果讓這些人拿到學位,不管是往上教高中、有辦法的進大學誤人子弟,我們當家長的能放心嗎?

        有人把洪士官的不幸解釋為個人恩怨,也就是公報私仇,我認為這是刻意忽視背後的結構性問題、或是價值觀的偏差。那些志願役的看到義務役的來來去去,自己好像無法超生的水鬼,心頭當然有怨,與其說是報復倒不如說是對社會的抗議。

        窮人家小孩去當職業軍人,這是社會往上流動的選擇之;然而,如果只是走投無路、或是為了薪水比較好才去當兵,而不是為了榮耀,國家是沒有救的。同樣地,當老師、或是公務員若只是考慮鐵飯碗,又怎麼期待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會有熱情、怎麼會用愛心帶小孩?

        如果拿博士學位是要當高級米蟲,我也沒有話說,人各有志。只不過,還是回到豬頭皮的一句話:如果不是為了台灣,念博士有甚麼用?不管是大中小學的老師,以後在路上碰到學生,不要怪對方為何不打招呼。如果被吐口水,應該怪自己當年只想明哲保身,忘了讀聖賢書是幹甚麼用的!

        我們從來不鼓勵小孩子要念很高的學歷,反正,一支草一滴露,起碼不要礙到別人;當然,如果能進一步貢獻己長更好,慢慢來,生命不急。如果有必要,上班後再想辦法進修也可以。小孩實習半年,老師嘲笑,好像教授的孩子能撐多久;每天洗盤子,半夜才回到家,結果,表現不錯,開學了,上司希望繼續工作,只不過,老師還是冷

        當年要回國前,一位在公家上過班的同學警告說,最大的挑戰是老師跟同學的家長。果真如此,我們也儘量不去碰撞,因為,我們向來的努力是著眼宏觀的公共利益,哪好意思為自己的小孩在爭取。被教育部去考察,大家客客氣氣,然而,以家長的身份去學校溝通,還在講話,校長一進門就趕人,好像他們只怕市議員,如果是販夫走卒,豈不是更沒有起碼的尊嚴?

 


*臉書2013/07/1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