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東華大學 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網站網路訊息臉書

 E-mail: cfshih@mail.ndhu.edu.tw

信箱:106台北市郵政26-447

 

 

平等的爭議*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基本上,這是一個志同道合朋友的意見交換場合;儘管如此,我們發現,彼此之間還是有相當的距離。我們的歧見包括基本的用字、概念、以及理念的不同,有些可以清,有些可能無法達成共識。

首先是語意學的問題,也就是甚麼叫做平等(equity)、或是公平(equality)。A君採取一般人的說法,也就是每個人一生下來就是不平等的,也就是「稟賦」(endowments)不一樣。其實,是費了相當大的勁,才理解其用字平等所代表的意思。不過,就目前知識圈、或是學術界的通用而言,這個現象是被稱為差異,而非不平等。

我得到一個很大的教訓,為了要避免雞同鴨講,可能要先把談論的現象、以及使用的概念弄清楚,才有可能進一步討論解釋性、以及規範性的課題。這裡有四種可能,包括相同的現象及相同的用字、相同的現象極不同的用字、不同的現象及相同的用字、以及不同的現象極不同的用字。

接著是針對平等概念所蘊含的意義也不同。一般而言,我們可以分為程序的平等、以及實質的平等。前者是指大家都使用一樣的遊戲規則,宛如色盲一樣,又稱為齊頭的平等。表面上來看,這至少是一個好的起點,問題是,大家的條件不同,因此,這種做法其實是有利於既得利益者,他們可以複製現有的優勢,不管是明顯的政治、經濟、社會條件,還是文化支配。

所以,另外一種思考是採取不同的待遇,由國家出面,特別照顧弱勢者,讓他們有機會也能獲得成功。當然,這樣地做法往往會被認為是差別待遇、甚至於被指控是歧視。我們必須指出,對於弱勢者的權利保障、或是扶植,並非對於支配性族群的不公平,因為後者已經具有較優勢的條件。John Rawls說過,所謂的正義(justice)是當社會上最弱勢的人都覺得公平之際。

最後是雙方對於理念的執著南轅北轍。我們認為不平等是不好的現象,因此,在嘗試使用科學方法來找出成因之後,在想辦法運用各自的學術專業,來達成我們想要的目標,也就是平等,不管是性別、還是族群。

相對地,A君不僅認為平等是不可能獲致的、而且是不可欲的(undesirable)。具體而言,A君相信族群合諧才是比較好的目標,因此,只要大家願意坐下來談經過對話,和和氣氣就好。

我們不以為然,因為表面上的和氣,其實很有可能是支配關係的結果,包括夫妻、父子、師生、或是族群之間。後者可能被壓落底、認命而內化,因此,看起來大家客客氣氣,卻是隱藏著不公平的壓迫,而且透過結構,把這種關係加以正當化,賦予社會上在價值觀的正當性。變成殺人不流血,這種社會合諧其實是一種暴力。

另外,程序上的自由對話,並不能真的就能保證公義。最明顯的是少數族群在國會,即使有一些代表可以發言,然而,容忍並不代表真正的接受,支配者把少數代表當作是一種恩惠,表面上即使是和顏悅色,投票時還是痛宰一番,沒有所謂的同情心。即時,假就是一種善意的忽視,表面上的鄙夷還可以激起弱勢者的戰鬥力。

 


*臉書2013/03/2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