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研究叢書」出版說明

 

 施正鋒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暨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

   

這一套由水牛出版社充新編排的「民進黨研究叢書」,原本是由中國的九州出版社出版,總共分為執政狀況、大陸政策、意識形態、社會基礎、選舉策略、組織派系、政商關係、以及外交關係八本,是由中國的台灣問題專家執筆,不只是台灣本身所無,而且也是一種創舉,因此,儘管這些書因為立場相左,容或與我們在觀察上、以及詮釋上有相當的差距,至少從了解「對手對於自己的看法」的出發點來看,還是有值得參考的地方。

在冷戰時代,由於美蘇之間你死我活,學者無法踏入對方的國境作直接觀察,不過,美國還是能培養出一批「克林姆林宮專家」;同樣地,美國透過台灣與中國在文化、語言上的相似性,透過揣摩而間接訓練出不少「中國通」。我們過去有所謂的「匪情專家」,雖然與西方的途徑不同,不過,出於國共鬥爭中的經驗,也有特殊的見解;同樣地,中國也有不少台灣研究單位,當然有其獨特的洞察之道。

我本身是在美國政治學,以當年在比較政治學、比較外交政策學的經驗來看,戰後初期的美國學者雖然並非留學蘇聯、或是中國,卻仍然能夠發展出一套自圓其說的典範、架構、以及理論;在冷戰結束以後,年輕學人雖然有親身的一手經歷,卻未必需要大幅修改前人的大體歸納、以及推論。

在解嚴以後,西方學者來台研究方便,有些人甚至於就是在台灣從事田野工作。我們細讀這些人的文章,雖然大致中中矩,不過,或許是於在台友人的自我設限(不管是黨派、族群、還是地域上的差異)、或是對於本土語言的生疏,難免有隔靴搔癢的感覺。當然,在民進黨執政以後,她/他們比較有機會、或是意願與本土人士接觸,道也漸入佳境。

早期研究台灣的中國學者,難免受到教條牽引而自知,文章讀來有如嚼。不過,自從中國開放以來,受到新式學術訓練的學者越來越多,儘管一時還不能放手言無不盡,卻也開始有機會嘗試作比較科學的分析。特別是經濟學、社會學、以及政治學等社會科學,由於受到歐美澳的影響,中國學者與台灣學者開始有共通的語言,也就是基本概念、理論、甚至於科學哲學,如此一來,彼此才有對話的空間。

整體來看,這套叢書的中國學者對於民進黨現象相當用心,也提供了詳盡的台灣資料加以佐證,值得鼓勵。儘管如此,我們必須指出,他們如果要更上一層樓精進,除了蜻蜓點水式的訪台以外,應該要想辦法擴大其考察的視野。

最後,要感謝幫大家導讀的下列學者:王崑義(淡江大學)、洪茂雄(政治大學)、紀舜傑(淡江大學)、徐永明(中央研究院)、李憲榮(長榮大學)、蔡吉源(中央研究院)、羅致政(東吳大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