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不發出悲哀的聲音

李敏勇

  「植根美麗島,纖傷痕成詩篇。」

  我靜靜地坐著,帶一些悲傷,望著《靠岸航行》:一本關於文學與文化評論以及《島嶼巡航》;黑倪和台灣作家的介入詩學。我彷彿仍然看到吳潛誠的臉──他是台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甫自他創立的東華大學英美文學系三年主任任期返回台北,卻不得不面對死亡。

  雖然他在病房日記留下:「死亡來臨時,不必覺得愧疚。」,但是死亡這個穿著黑衣的異鄉人殘酷地帶走一個為我們島嶼文藝復興鍥而不捨織夢的朋友,仍讓我們不捨。吳潛誠甚至看不到這兩本在他告別人間才問世的書。他要靠岸的航行如何靠岸?他為島嶼巡航的心願如何持續?

  離開花蓮東華大學要回來台北時,吳潛誠在一篇送別文章中,引譯英國詩人丁尼森(Tennyson)詩:〈越過沙洲〉的片段,像是他告別人間留下的寄語:

(遺漏待補)

愧疚。」,但我仍忍不住悲傷。

  我默讀吳潛誠自愛爾蘭詩人引譯的「在心靈的打鐵店,冶煉尚未被創造出來的民族的良心。」然後我在我心靈的記事簿寫下:

  「航向愛爾蘭,化冤錯為甜美。」

 

 

第一屆台灣文學獎評審,1997927日,高雄

 

原載:《文學台灣》,〈吳潛誠紀念專輯〉,33 (2000.01): p.161-3
轉載業經《文學台灣》同意。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