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鄉青年】熱心助人 回到卓溪找回生活價值──張勇聖
【資訊志工】
 20150602
【記者 林筑韋/採訪報導】部落裡總是有一個人不辭辛勞地送便當給獨居老人,聽到火災發生時,便憂心忡忡地前往幫忙──他是張勇。個性木訥寡言的他,對部落內的大小事十分關心,年輕時曾到外地工作,在歸來卓溪生活一段時間,沉澱自己後,逐漸地他發現,自己還是比較喜歡卓溪這個美麗的家鄉。

2265_cadddfed.jpg
個性木訥的張勇聖,面對鏡頭不免害羞。(陳慧敏/攝影)

生活在他鄉

 現年三十八歲的張勇
,從小因家境並不富裕,因此國中學歷尚未完成,便選擇到臺中的堂哥家應徵當送貨助理。雖說主要工作地點在臺中,但卻時常需耗費假日時間,天黑了還得趕夜路送貨至全臺各地的菸酒公賣局。當時的工作對張勇勝來說,雖然薪水待遇佳,但全臺四處奔波,幾乎沒日沒夜的工作,可說是讓他吃足了苦頭。

 當兵退伍後,透過友人介紹,輾轉至桃園工廠,前後做了布枕廠以及鈑金廠的技術員。在桃園工作期間,他發現日常生活開銷經常與薪水收入持平,庸庸碌碌地生活卻只能勉強度日,這樣的結果讓張勇
感到疲倦,但為了生活他還是咬牙撐下去。然而,在桃園與友人遊玩時的一場車禍,竟成他回鄉的契機。

2266_343a6ac0.jpg
熱心服務部落的張勇勝。(陳慧敏/攝影)

回鄉養傷,同時也養心

 張勇
在桃園出了車禍,遠在花蓮的家人接獲消息時,擔心他獨自一人在桃園沒有熟人照應,便極力說服他回到花蓮養傷。於是,張勇辭去工作回到卓溪,回鄉生活了一段日子後,他有感而發地說:「在外面就是一直工作,而錢又都要先花在其他開銷,所以薪水也就剩沒多少了,還是在鄉下不會想太多。」比起在外地打拼,為了下一餐的著落而愁苦,在卓溪沒有經濟壓力的生活,讓他覺得很放鬆,也因此張勇決定繼續待在卓溪。現在的他雖然仍被車禍時的舊傷困擾著,但卻沒有因此打消他想成為當地義消的念頭。

 樂於助人的張勇
,常幫朋友代班送便當,因緣際會下他替一粒麥子基金會送便當給獨居老人。工作範圍從玉里到富里,前往二十幾戶人家,將熱騰騰的便當送給獨居老人、身障者等,這項工作使張勇頗有感觸。他記得有次送便當時,平時在他摩托車抵達前,都會提早出來迎接張勇的婆婆,那天卻沒有出來應門迎接。於是他把便當放在窗台上,隔天再前去查看,便當依然完好如初;第三天再來看,便當都已經臭酸壞掉了,但婆婆依然沒有把便當拿走,一直到基金會的人前往調查,才發現原來那位長者已逝世多日。

熱心助人 為長者服務

 去年選舉過後,張勇
擔當鄰長一職,處理村長分配下來的工作;另外,社區裡的老人,雖然有外地打拼兒女們留在部落的車子,但是老人家根本不懂得怎麼開車,於是熱心的張勇,有時候也幫社區裡行動不便的老人,載著他們前往目的地。張勇勝表示可能因為常常要載部落的老人四處跑,因此也讓他興起當計程車司機的念頭,目標朝著考取計程車行照之路前進,讓生活更加穩定。

2267_e6d3870f.jpg
將熱騰騰的便當固定在後座,張勇聖騎著機車將便當送到獨居老人手中。(林昕平/攝影
左岸電子報vol.052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