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單車說再見活動」:主人替單車綁上黃絲帶,並寫下道別的話。(單車合做社/提供)

單車合做社的基地。(黃婉婷/攝影)

想要收納的櫃子,自己動手吧!(單車合做社/提供)

同學們聚精會神的聆聽。(單車合做社/提供)
【單車新生】改變的起點 生活的實踐家-單車合做社
【校園廣角】
20121107
【記者 黃婉婷/採訪報導】東華大學正門旁的單車集中場,每年會收到一千台左右的廢棄單車,這些主要來源是每年的畢業生,有人忘了,有人帶不走,有人不想帶走,有人走得倉促沒處理……,這些單車經過長期的風吹日曬雨淋,不是廢棄的無法使用,就是需花費千元的維修費整理。最終拍賣不出去的單車,就由學校交給回收廠商處理。就這樣,年復一年,畢業生遺棄了一批單車,新生又買了一批新的或二手的單車,不需要的人遺棄它,需要的人購買它。單車合做社,成立於想改變這股現狀的渴望。
「跟單車說再見」及「你丟我撿」活動
發起人陳世彬表示,在單車進入回收程序之前,並沒有做好資源的再利用。上學期,單車合做社舉辦了「跟單車說再見」及「你丟我撿」活動,透過募集畢業生帶不走的單車下學期交給新生使用,及募集大家不需要的物資給需要的人。兩次活動的迴響,讓他們驚覺:從一個想法到行動並不難,進而決定不只修復單車,而是讓大學生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及不合理的現象時,能夠思考如何修復及改變。

「跟單車說再見活動」:主人替單車綁上黃絲帶,並寫下道別的話。(單車合做社/提供)
改變的起點 動手做的力量
單車合做社的基地,隱身於東華大學正門單車集中場旁的車棚,小小的、不起眼,即使路過也很難注意到,然而這裡,將是改變的起點。負責人陳世彬說:「只要你覺得哪裡不妥,想要改變,就動手吧!」這個小小的空間裡,有他們自己手做的椅子,手做的收納櫃子,還有他們自己架起來的燈管……,在這個空間裡,大家熱烈的討論著這裡、那裡要如何改造,怎麼讓這個空間變更好。對他們而言,沒有什麼比自己動手做更好玩有趣了,花錢解決永遠是他們的最後選項。

單車合做社的基地。(黃婉婷/攝影)
參與同學劉樵表示,在參與單車合做社的過程中,他改變了許多過去想法也打破了很多框架。對他而言,單車不只是代步工具,而是可以一起做很多事的夥伴;學習動手修復自己的腳踏車,而不是交由專業的黑手處理;廢棄的修車架,不再只是廢鐵,而是可以透過改造,給它新生命。

想要收納的櫃子,自己動手吧!(單車合做社/提供)
單車合做社的三大核心價值是分享、合作、動手做。透過物資、技術及價值觀的分享,讓好的想法得以散布;透過合作,讓人不再感到孤單,理解人與人的相處不是利用而是互助,更有能力去解決一個人所不能解決的問題;透過動手做,練習不再逃避,學習面對及解決事情的能力。這裡,一切雖然還未成形,但透過分享、合作、動手做,他們不再害怕改變,也成為生活的實踐家!

同學們聚精會神的聆聽。(單車合做社/提供)
相關資訊:
單車合做社的位置:東華大學正門單車集中場旁的車棚
單車合做社的開放時間:每星期二與四的晚上七點到九點
單車合做社的部落格:http://fixbikers.blogspot.tw/
單車合做社的粉絲頁:http://www.facebook.com/byebike